实名认证:我们爱恨交织的金融监管

robot
摘要生成中

实名认证,或称为Know Your Customer,是我在尝试访问金融平台时不得不经历的无数次的侵入性过程。它表面上是关于“识别客户”和“确保安全”,但说实话——这其实是伪装成保护的大规模数据抓取。

KYC的黑暗起源

源于1970年美国的银行保密法,实名认证在911事件后真正爆发。政府利用恐惧来证明收集更多个人信息的合理性。现在它也感染了加密世界,交易所要求我们提供私人信息以"遵守"FATF法规。我看到加密的叛逆精神在监管压力下慢慢被压制。

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我上周进行实名认证时,他们想要:

  • 我的全名和地址
  • 政府身份证扫描
  • 地址证明
  • 有时候甚至会自拍拿着我的身份证!

他们声称这可以防止洗钱,但普通用户却承担了负担,而大玩家则找到了规避的方法。整个过程似乎是为了追踪我们每一笔财务交易。

市场影响:追踪资金

这个监控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 从2020年的71亿美元到预计在2028年达到$22 亿美元。难怪公司如此积极地推动实名认证!每当我填写这些表格时,我就在帮助资助这个侵犯隐私的机器。

区块链矛盾

区块链承诺了金融自由,但实名认证要求却造成了我们个人数据的集中化蜜罐。这种讽刺我并没有忽视。这些交易所将我们的敏感文件存储在可能被黑客攻击的服务器上,同时宣扬“安全”。而现在他们又将人工智能加入其中 - 自动化我们的隐私侵犯。

交易平台的现实

交易平台在我们使用其服务之前强迫我们通过实名认证的环节。我不得不提供我的个人信息、国籍和文件号码才能开始交易。该平台声称这是为了我的保护,但我知道这实际上是为了覆盖他们的法律责任。

在今天的金融环境中,实名认证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不要假装这主要是为了我们的利益。充其量它是一个必要的恶,最糟糕的情况是一个危险的监控工具。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我希望我们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真正尊重用户隐私,同时保持真正的安全性。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