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奖转不停!Gate 广场第 1️⃣ 3️⃣ 期秋季成长值抽奖大狂欢开启!
总奖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周边、大额合约体验券等你来抽!
立即抽奖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攒成长值,解锁更多抽奖机会?
1️⃣ 进入【广场】,点头像旁标识进入【社区中心】
2️⃣ 完成发帖、评论、点赞、社群发言等日常任务,成长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气再差也不亏,手气爆棚就能抱走大奖,赶紧试试手气!
详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你有没有遇过这种说不上哪里不对劲的场景?
你帮朋友或同事做了很多事,对方最初会感激,慢慢的却把你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可是一旦你哪次没帮上,对方反而不高兴,甚至还会觉得你变了。
坦白讲,我自己也踩过这个坑——很长一段时间老想着做“老好人”,可最后却发现感激减少了,期待倒是越来越高。
其实,这背后并不是人性冷漠,而是心理学里的一个冷门但重要的规律:“贝勃定律”。
如果你懂得这个原理,很多人际困扰,未必需要硬扛。
01 生活中的“贝勃定律”——你付出太多,对方为什么会麻木?
我想先解释下贝勃定律的本质。
简单说,每个人对一种刺激最初会有强烈反应,但如果刺激重复得太多,大脑就会“习惯”,反应越来越弱,甚至迟钝。
打个比方,就像有人第一次送你小礼物会开心,第二次还能触动,次数一多就觉得平常了。
心理学上把这叫“刺激适应性”机制,也是我们大脑天然的节能模式。
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对一切持续的好事都同等敏感,那生活早就忙不过来了。
来自神经科学的解释则更有意思:行为奖励最初会带来大量多巴胺(就是让你兴奋、愉快的那种脑内化学物质),但很快你的“大脑奖赏系统”学会了预测这种好事,实际收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