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加密用戶差異現狀:龐大數量持有者與活躍用戶的不足
作者:Prathik Desai,來源:Token Dispatch,編譯:Shaw 金色財經
從紙面上看,加密貨幣的基礎用戶群體非常龐大。目前全球持有某種形式數字資產的人數已創歷史新高,超過 7 億。如果將其視為一個國家,它將是全球第三大國,僅次於中國和印度。
加密貨幣的普及率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增長了7倍。乍一看,這一進展似乎迅猛而巨大,給人一種加密貨幣普及規模已經大幅擴大的印象。然而,仔細分析其他數據就會發現,實際情況遠比這複雜得多。
在本週的量化分析中,我帶來了更多的數據和圖表,以增添色彩,以更好地理解加密貨幣的持有量和使用量之間的差異。
或許加密貨幣並非真的在等待下一批1億用戶加入,而是在等待現有的幾億用戶變得更加活躍。
根據a16z crypto發布的《2025年加密貨幣現狀》報告,截至2025年8月31日,持有任何數字資產的加密貨幣持有者數量為7.16億。與以往其他報告的數據相比,這一數字已從2021年的1億增長了7倍。
這確實是個絕佳的標題。但當你審視這些數字資產持有者中積極使用或交易其資產的比例時,就會發現一些值得質疑的地方。
圖表顯示,在7.16億加密貨幣持有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作為月活躍用戶(MAU)進行加密貨幣交易。這個數字引出了多種可能性。
過去16年間,一些持有者可能出於嘗試目的購買了加密貨幣,之後便將其遺忘。另一些人可能使用鏈下中心化平台進行加密貨幣交易。還有一些人可能選擇了傳統途徑,例如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或購買數字資產財庫(DAT)公司股票,來獲取加密貨幣投資機會。
所有這些以及更多其他情況都可能使這些數字的解讀變得困難。
儘管如此,一個不容置疑的跡象是,在4000萬至7000萬月活躍鏈上用戶中,至少有1000萬是在去年新增的。
從鏈上數據可以明顯看出,錢包持有者中存在較高的休眠率。
自以太坊誕生以來創建的3.5億個錢包地址中,目前活躍地址不到1%。
雖然以太坊上活躍地址的30天移動平均值 (SMA) 從2024年4月的400,000個增加到2025年8月的460,000個,但此後SMA已降至420,000 個活躍錢包地址以下。
Solana的情況更糟。
截至11月10日,Solana上的實時活躍錢包(即過去一年中至少有過一個簽名的錢包)數量已降至260萬,低於2024年10月至12月期間的平均500多萬。
這種行為下降不僅體現在鏈上,也體現在用戶層面的錢包層,也就是大多數用戶實際使用的應用程序上。
MetaMask是加密貨幣領域最受歡迎的自托管錢包,安裝量超過1.43億次。但每月只有約3000萬人打開該應用,激活率僅為21%。
Trust Wallet的情況更糟:安裝量超過2億次,但月活躍用戶只有1700萬,占比僅為8.5%。
只有基於Solana的Phantom錢包擁有相對更高的用戶活躍度和用戶粘性。這款錢包在約2400萬次下載量的基礎上,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500萬。
即使考慮到Phantom的數據,這三大錢包中仍有85%的用戶處於不活躍狀態。
將這些數據與主流金融科技公司進行比較,就能看出大多數加密貨幣應用和區塊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支付應用Venmo每月的活躍用戶比例為35%至40%。PayPal的用戶留存率也大致相同,即便考慮到2024年的人口統計數據也是如此。
你可以將這種與加密貨幣的對比歸因於“早期階段的行為表現”。但是,當安裝基數達到數億,而活躍用戶數卻只有幾千萬時,這可能暗示的是產品本身的問題,而不是成長的問題。
那麼,是什么導致了擁有量和使用量之間的這種差距呢?
加密貨幣領域充滿了複雜性,從跨鏈橋協議到助記詞再到手續費用,無一例外。這些複雜性使得加密貨幣易於購買,但難以使用,而且一旦用戶因操作不便而放棄,就更難重新回來。
這或許就是解決加密貨幣普及問題的關鍵所在。加密貨幣不必一夜之間就變成Venmo,但它可以著眼未來,把握機遇。下一批1億用戶其實已經身處系統之中,而非局外。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重新開始活躍起來的理由。
加密貨幣開發者需要給他們一個回來的理由。
答案或許並不在儀表盤或代幣追蹤器上,而在於構建能夠將錢包作為無形組件嵌入產品中的方案。加密貨幣領域有很多值得借鑑的案例。
在Farcaster上,用戶無需單獨的錢包彈窗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dApp),即可通過Frames在社交動態中鑄造NFT並進行投票。許多Telegram機器人允許用戶直接在聊天中交換代幣、發送小費並賺取收益。Base上的鏈上夏季活動通過簡潔的鑄造頁面,為數百萬用戶帶來了無需手續費的便捷註冊體驗。
OpenAI的ChatGPT是另一個例子。這款人工智能產品目前擁有超過8億周活躍用戶,其每周新增用戶數量超過大多數加密錢包或區塊鏈每月新增用戶數量。而且,它以更少的步驟、更低的摩擦和零投機循環實現了這一點。
如果加密貨幣開發者效仿這種做法,尤其是在解決大規模普及問題時,7.16億個錢包這個數字或許就能轉化為更有意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