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求职真相:牛市来了,工作没了

职位像漏斗一样在缩减,求职者却如潮水般涌来。加密货币市场看似一片荣景,Web3 求职市场却是寒冬。职位缩减、要求变高,求职者面临薪资与技能等多重挑战。 (前情提要:第一批 00 后 Web3 打工人已经开始「退圈」了 ) (背景补充:字节跳动工程师到千万美金加密交易员:冷静财富密码与交易哲学 ) 币价飙升,求职冰封。 当比特币突破 11 万美元、以太坊再创历史新高,社群高喊 「牛市来了」;可在招聘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 「1 万人挤 28 个岗」,媒体的标题或许略显夸张,却也折射出真实的 Web3 求职现状。专案方在裁员,职位骤减,求职简历塞满邮箱。 在朋友圈,Web3 猎头 Nancy 也忍不住感叹:「今年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了,不仅卡学历和英语水平,还要有垂直专案经验。」 表面繁荣的背后,是一个正在收缩、挑剔而残酷的 Web3 职场。加密市场的牛市效应和行业 「破圈」 让无数年轻人、Web2 转岗者一头扎进来,但他们很快发现:职位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多,薪资也没有想像中那么高。 为什么 「牛市喧嚣,职场寒冬」? 当薪资神话与幸存者偏差裹挟着新人入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在这个看似热闹、实则暗潮涌动的 Web3 求职江湖里站稳脚跟? 币价飞涨,就业寒冬 Web3 的招聘市场,往往是行业最真实的晴雨表。 比特币突破 11 万美元,以太坊突破新高,媒体上到处都是 「牛市来了」 的声音,但就业市场上的真相却截然相反。 Web3 招聘社群 abetterweb3 创办人 Antoniayly 明确感知到这种反差:「就业市场恶化很久了,求职人数在不断增加,招聘职位却在不断下降」。 过去 abetterweb3 以释出招聘资讯为主,如今却更多成为了 「求职资讯墙」。以 8 月 22 日至 27 日为例,新增招聘仅 14 条,而求职资讯多达 24 条。 数位背后是残酷的现实,专案方在大规模 「瘦身」:即使站在以太坊风口上的质押协议 Lido 今年也狠心裁掉 15% 员工,曾经风光一时的元宇宙龙头 Sandbox 裁员 50%。 一级市场持续萧条,许多昔日一度风光的加密 VC 要么关门大吉,要么选择躺平。没了外部的 VC 输血,不少只能依靠融资为生的专案黯然倒闭,或者转向 AI 赛道求生。 就业市场 「僧多粥少」:职位像漏斗一样在缩减,求职者却如潮水般涌来。 供需严重失衡下,专案方招人时变得前所未有的挑剔。 「从去年开始,很多客户在招人的时候就提高了要求,除了要有网际网路大厂的背景,还要最近的经历是在比较知名的 Web3 专案方或者交易所。」 Web3 猎头公司 Talentverse 创办人 James 说,「在工作内容上也会有要求,如果是涉及到智慧合约、代币经济学或者链上互动的,则需要相关的工作经验。」 然而即使满足这些硬性要求,也未必能通过面试。 「我见过太多大厂背景的候选人,技术能力很强,但对 Web3 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专注海外市场的 Web3 猎头 Yulia 分享了一个案例,「某大厂的 P8 来面试,当被问到‘如何设计一个抗 MEV 的 DEX’时,他愣了足足 30 秒。」 硬技能只是入门券,招聘方看重的,还有一些似乎是更 「玄学」 的东西。 「积极心态、行业热情、强烈好奇心、快速学习能力、自驱力、独立思考能力、抗压能力……」James 一口气列出了七八个要求,「这些看起来很虚,却是在候选人背景都差不多的前提下,筛选人的底层逻辑。」 海外团队的要求更加严苛。Yulia 透露,她的客户(主要是欧美专案方)不仅要求英语流利,还要有 「文化认同感」。「他们会在面试中讨论 meme 文化、加密朋克精神,如果你 get 不到这些点,基本就没戏了。」 招聘需求减少的背后,是创业公司正在大规模凋敝。 antoniayly 对此深有体会,「2021 前后从基础设施到应用,钱包、DeFi、社交等各种加密公司都有持续招聘,现在基本只有交易所、大公链和大 DeFi 应用还在招聘,似乎就是整个行业的小微企业都消亡了。」 在招聘趋势上,交易所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技术、产品职位,越来越多运营职位要求 Web2 增长经验。增长内卷之下,会玩 B 站、小红书、私域引流的候选人,开始成为新宠。 但最让人意外的是年龄问题。 「这个周期相对于上个周期,在年龄限制上反而宽松了许多。」James 的观察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在网际网路行业 35 岁就要担心被 「优化」 的今天,Web3 却对部分中年人敞开了大门。 原因很现实,随着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加深,Web3 需要的不只是会写程式码的年轻人,还需要懂资金、有人脉、能搞定监管的职场老司机。 「Web3 正在从草莽时代走向专业化。」James 总结道,「以前是有勇气就能淘金,现在需要的是专业能力 + 行业认知 + 资源整合的复合型人才。」 预期错位 Web3 缺人吗? 「缺,又不缺」。这个答案在受访者中达成了共识。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恰好揭示了 Web3 人才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一边是大量求职者投递简历,另一边是交易所和专案方依旧找不到合适人选。 猎头 Nancy 常驻新加坡,客户多为顶级交易所。在她的观察中,运营职位属于典型的 「虚假繁荣」。 「每次释出运营职位,收到的简历能把邮箱塞爆。」Nancy 苦笑道,「但真正符合要求的,可能不到 1%。」 问题出在哪里? 「很多人以为运营就是发发推特、搞搞活动。」Nancy 解释道,「但交易所要的是垂直领域的专家。比如合约运营,你得懂合约机制、风控逻辑、做市商思维;社群运营,你得懂 DAO 治理、代币经济学、激励机制设计。」 一个真实案例是,某交易所招聘 「DeFi 产品运营」,要求候选人能独立设计流动性挖矿方案。结果收到的几百份简历里,真正理解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的不到 10 人。 「大部分人都在用 Web2 的思维投 Web3 的职位。」Nancy 总结道,「他们看到运营两个字就投,根本不管是内容运营、使用者运营还...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