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NEAR Intents 进入真正落地周期 」
最近能明显看到一个趋势
不只是项目方在强调 NEAR Intents,大量加密大佬也开始主动讨论这个话题。
这说明一件事——跨链抽象的情绪和理解,出现了拐点。
如果过去几年跨链的核心是“技术怎么实现”,
那么现在跨链的核心变成了:“用户是否在使用以及怎么方便使用”。
而 NEAR Intents,正在把这个答案变成现实。
01
Intents是跨链第一次真正“产品化”
跨链过去一直像流程:
选择链 → 用桥 → 等确认 → 看情况祈祷安全
NEAR Intents的做法是,用户只需要表达想做什么。
然后系统自动完成多链路由、撮合、执行与结算。
中间抽象掉区块、桥、确认、交易细节,把跨链变成“结果导向的动作”。
再加上NEAR Intents的每一次执行,最终都会落在NEAR结算层,也就都会产生结算费。
那么跨链使用量越大,NEAR 的协议价值就越清晰。
而从目前查的数据来看,2025 年 Q3,NEAR Intents 已接入超 140+ 链;
跨链执行超过 230 万次;
平均执行时延缩短到 3 秒以内。
这就说明这不是“概念成立”,而是“进入真实交易周期”。
02
Rhea 把非 EVM 资产真正带进链上金融
这轮情绪提升中最重要的触发点之一应该就是Rhea。
因为它解决的是过去多年 DeFi 最难处理的资产形态:
ZEC、BTC 这种非 EVM 主链资产,能不能 顺畅进入 DeFi 网络?
以前,答案是:很难、很绕、体验很差。
现在,Rhea + Intents 给出了一个新路径:
用户只表达“换、借、存”
→ 系统自己完成跨链执行
→ 不需要理解 ZEC 在哪里、桥怎么走、哪条链收益更高
这种体验变化很关键。
Rhea 想开启Zcash-Fi时代,激活非EVM DeFi的活力
这方面,市场反馈更直接:
TVL 超 1.5亿
30 日成交量突破 10 亿
成为非 EVM 进入跨链金融最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之一
这不仅是 Rhea 的成功,
也是 Intents 生态“使用量 → 流动性 → 真实价值捕获”的证明。
03
KOL、社区、生态情绪开始同步发酵
如果只是数据增长,还不足以构成趋势。
但现在,大量大 V 开始主动科普 Intents
不少人开始用 Rhea 真实执行交易
关于“跨链体验变了”的共识在扩散
这类情绪变化往往比增长更重要
情绪驱动认知 → 认知推动使用 → 使用反向强化叙事
可以很直接的说,NEAR 的 Intents 正在进入“行业集体理解周期”。
靠用户和数据诉说着这一切。
04
ConsumerFi 是 NEAR 最值得关注的机会
过去跨链的思路是“把桥做得更快、更安全”。
其实用户很难感觉到这些,用户很少关心桥和链,
他们直接接触到的是:
-钱去哪了
-结果是否执行
-收益是不是到账
当他们能直观的感受到这种“动向”,那么这种体验,会让ConsumerFi散发蓬勃生机。
不懂链也能完成跨链
不需要切链也能进入收益
不需要理解机制也能参与策略
Rhea 的爆发,就是这条路径最直接的证明。
不是把用户训练成工程师,而是把 DeFi降到“可用、可落地”。
跨链不再是流程,而变成动作,资金会变得更自由,
从而带动生态产生真实增长。
最后
其实NEAR Intents 的意义其实不在于“技术领先”,
而在于
它第一次让跨链执行变得像一个产品,而不是一套复杂流程。
Rhea 也在证明它的能力
把非 EVM 资产带进真正可持续的链上金融
带动 NEAR 生态使用量和交易费增长
推动跨链执行从“概念”进入“使用周期”
如果过去跨链是“体验困难的技术建设期”,
那么现在 NEAR 正在把它变成用户能理解、愿意使用、能带来真实价值捕获的增长周期。
所以这才是大家讨论激烈的原因,这才是这波叙事能够成立、长期能延续的秘密。
@NEARProtocol @rhea_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