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a página pode conter conteúdos de terceiros, que são fornecidos apenas para fins informativos (sem representações/garantias) e não devem ser considerados como uma aprovação dos seus pontos de vista pela Gate, nem como aconselhamento financeiro ou profissional. Consulte a Declaração de exoneração de responsabilidade para obter mais informações.
1 gostos
Recompensa
1
1
Republicar
Partilhar
Comentar
0/400
IELTS
· 4h atrás
O ouro ainda é uma boa compra? O ouro, que está a subir às nuvens, ainda pode ser considerado uma alocação? Este ano, a valorização do ouro tem sido imensa, levando apenas sete meses para que o preço internacional do ouro subisse de 3000 dólares por onça para 4000 dólares por onça. Em 20 de outubro, o ouro no COMEX atingiu um pico histórico de 4398 dólares por onça, mas na noite seguinte caiu abruptamente 5,07%, registrando a maior queda diária desde o início da cotação; posteriormente, a tendência de queda continuou, e em 29 de outubro o preço caiu abaixo do limite de 4000 dólares por onça, recuando quase 10% em 8 dias de negociação.
Ainda é possível comprar ouro?
“涨到天上”的黄金,究竟还能不能配置?
今年黄金涨势凌厉,仅用了七个月,国际金价便从3000美元/盎司飙至4000美元/盎司。10月20日,COMEX黄金刷出4398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后,次日晚间即重挫5.07%,创上市以来单日最大跌幅;随后颓势延续,至10月29日已跌破4000美元/盎司关口,8个交易日内回撤近10%。
市场看空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根据CME Delta敞口数据,4000-3900美元区间累积了约5.2万手看跌期权卖盘。
还有传闻菲律宾银行有卖出黄金的意图。菲律宾央行货币委员会成员、前央行行长Benjamin Diokno近期表示,他们黄金持有量占比约为13%,高于亚洲多数国家的央行。Diokno认为,理想的黄金储备比例应维持在8%-12%区间。
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潜在的减持信号,让看空情绪进一步强化,黄金真的见顶了吗?
先上结论,黄金仍未见顶,但已过暴涨阶段。现在的黄金与其说是赚钱的工具,不如看作赔钱的保险。
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里,美元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结算货币,靠的不仅是强大的军事与金融网络支撑,还有就是它控制了能源定价权,只要全球买卖能源都得用美元结算,石油美元就是这个体系的核心。
1974年,美国与沙特等主要产油国签订了一项关键协议:全球所有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作为交换,美国承诺提供军事保护和经济支持。从此,石油成了信用货币时代的“新锚”。只要能源价格稳定,美元信用就稳。
因为当能源成本可控、生产效率持续提升时,通胀难抬头,就能为美元体系的扩张提供“有利条件”。
简单来说,如果经济高增长,通胀低,美元资产的回报率就可以覆盖美元的放水速度,黄金自然会落寞。
这也解释了一个现象:在某些时候,黄金的涨幅是远远落后于美元的印钞速度。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自2008年以来扩张了近9倍(截至2023年末),黄金价格同期却仅上涨了4.6倍左右。
反过来,当能源不再是共享的效率红利,而成为被各方武器化的战略资源的时候,这种靠稳定、低价的能源支撑美元扩张的物理体系就开始松动,美元信用不能用低成本商品来维持,而黄金作为零信用风险,自然会吸引资金回流。
这就是为何每次能源秩序动荡或能源成本重估,黄金几乎都能迎来牛市。
历史上金价涨幅最高的一次,出现在1971年至1980年。在这十年期间,金价从35美元/盎司上涨至850美元/盎司,累计上涨约24倍。这期间发生三件大事:
无独有偶。历史上金价涨幅第二的时期也出现了能源失衡问题。
2001年至2011年,金价从255美元/盎司上涨至1921美元/盎司,期间涨幅高达650%。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在2001年陷入衰退,美联储不得不自2001年1月采取大幅降息应对,到2003年6月把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同期美元指数从120跌到85左右,跌幅约25%,是1973年浮动汇率以来最大的一轮贬值。
美元贬值直接影响了石油输出国的储备价值,迫使这些国家开始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转向其他货币结算,如欧元和人民币。2000年伊拉克央行宣布自2001年11月起石油出口以欧元计价(即“石油欧元”)。2003年伊朗也公开研究“伊朗原油交易所”以欧元计价,随后2006–2008年伊朗对欧洲、亚洲客户正式用欧元收汇。
这种去美元化的倾向,直接触及美国能源金融利益。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全球原油供应风险上升;2004–2008年,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飙升。结果就导致油价从25美元/桶上涨至147美元/桶(2008年中),能源成本失控带来输入型通胀,美元购买力下降,推升金价暴涨。
最近的一次,则是发生在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瘫痪,美联储两次降息共150个基点,重回0–0.25%,并启动无限量QE(量化宽松);俄乌冲突引发欧洲能源危机,欧洲天然气TTF期货暴涨,布伦特原油一度逼近139美元/桶。黄金再度成为系统性风险的避风港,金价从1500美元/盎司上行至2070美元/盎司。
所以说,黄金上涨的背后,不仅是因为货币超发,更是能源与美元体系再平衡的结果。
如上文所述,在过去几十年,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创造“负熵”——新增产能、更高效率与财富累积。人们更愿意把钱投向企业与市场,而不是放在不产生利息的黄金身上。
但是,一旦这条“负熵”供应链出现裂痕,例如能源价格失控、产能转移或技术脱钩等,新增产能和效率红利就会消失,系统从“负熵”转向“熵增”。
只要这种熵增过程持续,也就是市场效率下降并引发通胀失控,黄金上涨就有支撑。现在来看,市场的无序还在持续。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财政赤字和货币扩张同比上升,国家信用正被一点点透支。
疫情之后,各国财政都陷入“越花越穷”的循环,政府支出难以收缩,债务滚动成为常态。美国财政赤字长期占GDP的6%以上,全年净发债规模预计突破2.2万亿美元,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虽经历缩表,却仍高达数万亿美元。
其他等主要经济体,在2025年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日本债务占GDP比例高达250%,欧元区整体财政赤字率达3.4%,连续四年超标,其中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赤字率分别为5.5%、4.8%和3.9%,均高于3%红线。
这也解释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在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全球30年长债收益率却持续走高,主要是市场对未来通胀高企以及政府无法有效控制财政赤字的担忧,使得他们对长期风险要求更高的补偿。
事实上,这种高债务状态也很难扭转。因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中,各国都在强化财政支出以维持战略投入。尤其是中美两国,AI已经成为他们博弈最关键的一环。
中国在最近的“十五号文件”里面已经明确了: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未来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突破口。这意味着,科技和先进制造,不仅仅是一个行业问题,而是国家战略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战略竞争中,美国也有自己的政策主张。2025年7月23日,美国政府发布了《Winning the Race: America’s AI Action Plan》,将AI定位为技术、产业和国家安全的交叉核心,并明确提出加速数据中心、芯片制造及基础设施建设。
所以中美两国必然都是举全国之力发展AI,财政支出则不可能收缩,这就意味着政府债务也将继续增加。
除此之外,资源与产业链重组也在推高成本。
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依赖的是高效的全球分工与稳定的能源供给,生产在东亚、消费在欧美、结算主要在美元体系内完成。但现在这一模式正在被地缘政治摩擦、供应链脱钩和碳中和政策冲击,使得资源流动越来越不顺畅。一个芯片、一吨铜、一桶油,跨境运输的成本都在上升。
当地缘冲突将成为新常态,各国也纷纷增加国防支出,囤积能源、粮食和稀有金属等。美国的军费预算再创新高,欧洲重启军工产业链,日本通过“防卫能力强化计划”。
当军费与战略库存挤占财政空间,政府更倾向用货币化手段筹资,结果就是实际利率下行,黄金的机会成本下降(因为黄金是无息资产),其相对收益上升。
在货币扩张不再创造财富,能源流动被政治化的情况下,黄金便能重新回到货币体系的中心,因为它是唯一在战争与信用危机中同时被接受、且是不需要任何信用背书、也不依赖任何资源的实物资产。
很显然,黄金长期看涨的逻辑很清晰,但不要按老思路去配置黄金。
过去黄金更多是被视为投资工具,但这个位置的黄金,只有一个配置逻辑,那就是对冲工具,尤其是对冲股市的风险。
就拿黄金ETF来说,2022年到2025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别是9.42%、16.61%、27.54%和47.66%,收益率越来越可观,背后的驱动力可以总结为三点:
一是央行开始逐步储备黄金。国际金银协会数据显示,自2022年起,全球央行的购金行为发生了质变,购金量从以往年均400-500吨的水平,跃升至2022年首次突破1000吨,并连续数年维持高位,2024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1136吨,创历史第二高位。
这意味着,央行从黄金市场的普通参与者,转变为了影响定价的关键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黄金原有的定价逻辑,如减弱了金价与美债实际收益率的负相关性。
二是地缘冲突频发。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紧张等事件,不仅直接刺激了避险情绪,更是强化了央行购金的长期动机。黄金作为“无国籍资产”,天然具备避险和流动性优势,在风险事件频繁的环境中获得资金青睐。
三是美联储政策转向。2024年7月美联储结束长达两年的加息周期,9月开始降息。降息直接从两方面利好黄金:一是能够降低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二是通常伴随美元走弱,利好以美元计价的黄金。
黄金的长期逻辑依旧坚实——央行仍在买入,全球结构性风险尚未消除,美元信用周期仍处于调整期。但短期内,推动金价陡峭上行的驱动力正在弱化。未来的金价上涨或将更温和、更理性。
这些因素虽然仍然存在,但其边际影响实际上正在减弱。
央行购金的趋势预计会延续(95%的受访央行计划未来12个月继续增持),但购金节奏可能因金价处于历史高位而变得更加灵活;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已成为新常态,这会持续提供避险支撑,但市场对单一事件的“敏感度”可能会因习惯而有所降低;而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也已被市场提前交易,降息利好效应的强度可能不如降息周期开启前后。
从配置角度来看,如果投资者期待黄金在未来继续带来2022年-2025年的丰厚收益率,概率其实比较低,只能说金价远未见顶,高盛也2026年金价预测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但是金价未来的上涨斜率不会像之前那么陡峭,尤其是在流动性比较宽松、市场风险偏好比较高的当下,风险资产(股票、商品、加密货币和期货期权等)的机会更大,更容易获得高收益率。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风险资产涨得快,跌起来也很猛。当前股市最大的风险就是来自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例如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地缘冲突升级或者是美国经济走向衰退等。一旦这些灰犀牛来了,风险资产必然会面临不小的回调,资金便会流向避险资产,而黄金是最有代表性的避险资产。
反之,当这些风险边际改善时,金价回调,但风险资产却会得到反弹。就如近期金价大跌,核心触发点是避险逻辑突然降温。所以说,黄金可以与风险资产(尤其是股市)形成一种完美的对冲关系。
整体而言,黄金仍未见顶,但已过暴涨阶段。目前的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角色,应从“高收益资产”转换为“对冲工具”。
股市波动时,黄金就是你手里的安全绳。
但普通人该怎么配置黄金呢?最常见的方式主要有实物金条、黄金ETF和积存金,各有优劣。但随着黄金税收新政的出台,黄金ETF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在11月1日发布了《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5年1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黄金交易税收新规。
如果你通过非交易所渠道(不走上海黄金交易所)买黄金实物,成本会高不少,因为这类交易被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将面临13%的增值税成本,商家大概率会把这部分溢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ETF属“金融商品”,继续免征增值税,加上本身流动性高、成本透明,其交易成本优势进一步放大。
在投资策略上,我们建议投资者以低吸为主,避免追高。
更要时刻记住:在变化莫测的市场里,黄金不是赚钱利器,而是守护财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