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加密貨幣產業的財務損失大幅攀升,因智能合約漏洞造成的資金被盜總額高達21.7億美元,創下新高紀錄。此數字已超越2024年全年損失,突顯網路威脅對區塊鏈技術的攻擊日益複雜。
主要被攻擊利用的漏洞類型,反映出生態系統內在隱憂:
| 漏洞類型 | 財務損失 | 占總損失比例 |
|---|---|---|
| 存取控制缺陷 | 9,532萬美元 | 43.9% |
| 商業邏輯錯誤 | 6,300萬美元 | 2.9% |
| 重入攻擊 | 4,120萬美元 | 19.0% |
| 整數溢位/下溢 | 3,980萬美元 | 18.3% |
| 其他漏洞 | 3,438萬美元 | 15.9% |
OWASP 2025年智能合約十大漏洞報告將存取控制漏洞提升為首要威脅,較2023年排名第四,顯示權限相關攻擊的財務衝擊日益顯著。尤其多重簽名錢包遭攻擊事件增多,用戶資產損失主因為運維安全疏失,而非程式碼缺陷。
資訊安全專家預估,若現有趨勢延續,全年竊取的加密資產總額可能突破40億美元,區塊鏈生態急需強化安全稽核與防禦體系。
AI加持的加密貨幣詐騙案件急速攀升,根據Chainabuse資料,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期間成長高達456%。詐騙手法不斷進化,普通用戶辨識困難度顯著提升。
| 年份 | 成長趨勢 | 核心技術驅動 |
|---|---|---|
| 2024-2025 | AI詐騙激增456% | 深度偽造技術 |
| 2020-2024 | 年均成長24% | 傳統詐欺方式 |
AI工具的普及讓詐騙者得以輕鬆避開傳統身份驗證。根據Chainalysis統計,近期85%的加密詐騙涉及已完成驗證的帳戶,AI生成身份已突破用戶安全防線。AI服務商收入暴增至1900%,顯示詐騙技術商業化速度極快。
隨著AI技術持續普及與升級,專家預期這一趨勢將於2025年加速。常見手法包括:利用深度偽造影片冒充權威人士推廣假項目、AI生成釣魚網站精準仿製合法平台、語音克隆技術冒充高階主管或親屬執行社交工程攻擊。技術升級迫使用戶與平台同步提升防禦能力。
2025年初,加密貨幣產業爆發重大事件,主流交易所ByBit遭遇史上最大竊案。駭客攻破離線以太坊錢包,導致約15億美元資產被竊。事件引發用戶大規模提領,擔憂平台償付能力,儘管CEO Ben Zhou強調「即使損失無法追回,ByBit仍具備償付能力」。
| 主要加密交易所遭竊事件 | 損失金額 | 年份 |
|---|---|---|
| ByBit | 15億美元 | 2025 |
| Mt. Gox | 3.5億美元 | 2014 |
| 前紀錄 | 6.25億美元 | 2022 |
此事件再度突顯中心化平台的安全弱點,用戶資金最終仍依賴第三方託管。Elliptic等區塊鏈分析機構追蹤被竊資金於多個帳戶間流動並進行洗錢。資安專家認為攻擊來自北韓網路威脅團體,專門鎖定加密平台,因其防護水準低於傳統金融機構。這次重大安全事件警示產業:即使資安技術持續進步,中心化交易所依然是駭客首選目標。
KITE幣是Web3領域創新加密貨幣,融合風箏的靈活性與加密幣價值,致力推動數位交易與去中心化金融革新。
Bittensor(TAO)是2025年最具潛力的AI加密貨幣,憑藉高市值與創新動能領跑市場,明確監管與機構需求為其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KITE是一條專為自主AI代理打造的Layer-1區塊鏈,支援去中心化AI開發、身份驗證與可程式治理。開發者可部署AI代理並依使用量獲得KITE代幣。
截至2025年11月18日,KITE幣價格為0.07美元,24小時交易量為71,806,795.46美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