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Solana 官網將標語由「Web3 Infrastructure for Everyone」悄然改為「Global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for Everyone」。這項調整充分展現 Solana 正在鞏固其金融地位——區塊鏈技術形象退居次要,金融基礎設施成為主軸。

這一轉變內涵深遠——Solana 積極將「區塊鏈技術」轉化為基礎設施,並明確凸顯自身金融屬性與制度化應用承載力。Solana 的金融化策略獲得 Visa、Stripe、PayPal、Apollo、BlackRock 等大型金融機構實質支持和投資,機構參與已進入產品落地和規模化實踐階段,而非單純技術探索或概念試水。
Solana 有望成為傳統及新興金融機構進行資產發行、穩定幣、RWA 管理及金融創新的指定平台。與以往僅投資 Solana 幣價不同,現階段市場更重視「以 Solana 實作金融」,讓鏈上基礎建設真正成為全球資本與金融市場的網絡。這一角色升級,促使 Solana 從 Web3 底層工具躍升為全球資本網路,推動制度化金融價值融合與合規應用的深化。
2025年,隨著 Meme 熱潮退去,市場開始深思 Solana 的長期價值:除了 meme 幣效應,Solana 還剩下什麼?
事實上,隨著市場關注,Solana 過去兩年已完成從技術原型、基礎生態建設到應用層的全面進化。
過去外界多關注流量板塊或鏈上「爆款創新」,但深入解析 Solana 生態,就會發現金融基礎設施正厚積薄發——DeFi、資產、穩定幣、RWA、AI、NFT 等專業板塊正成為主流成長動能。

來源:https://solana.messari.io/landscape
隨著各項基礎設施和生態因子逐步完善,Solana 終於找到以金融設施作為核心發展主線。
從數據角度來看,這絕非空談:
穩定幣、鏈上國庫(DAT)、RWA 資產、機構託管及整合支付等板塊,已成為生態最關鍵的成長引擎,吸引全球金融機構與資本持續進場。這不僅完成「區塊鏈工具」的基礎建設,更邁入全球化金融基礎設施新紀元。
2025年10月23日,第十一屆萬向全球區塊鏈峰會上,Solana 基金會主席 Lily Liu(@calilyliu2025"">@calilyliu2025)以「構建新金融」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公開闡述 Solana 的金融定位。
「Solana 之於金融,如同 Netflix 之於娛樂、Amazon 之於購物——一個網際網路規模的顛覆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長,正重新定義現代金融的路徑。」

這個比喻的重點是:新平台不僅革新產品型態,更改變用戶獲取服務的方式。
市場規模突破
領先企業表現
以下為主要 DAT 企業的具體成績。

來源:rwa.xyz
DAT 深度分析
Multicoin Capital 指出,SOL 具備 BTC 及 ETH 所無法比擬的收益。Solana 的 SOL 質押者平均年化報酬約 8%,其中 6.19% 來自通膨發行,1.86% 則來自鏈上真實經濟活動及 MEV。這種由真實交易行為和 MEV 驅動的現金流,使 SOL 成為長期資本和數位資產國庫(DAT)底層資產極具吸引力。
DeFi 透過區塊鏈及智能合約直接撮合借貸,無需傳統銀行等中介,顯著壓低營運和撮合成本。
企業可對比傳統銀行融資成本與 DeFi 融資成本利差進行套利操作。DeFi 提供無中介、低成本、高透明的網路原生融資方式,傳統銀行則以中心化、高成本、審核繁雜為主。這類 DeFi 套利不僅獲利空間大,還可多元互動、創造多重收益模式。
供應量爆發性成長
支付基礎設施:從試點到生產級部署
2025年,Visa 官方宣布將 Solana 納入穩定幣結算平台,標誌 Solana 正式進軍傳統金融生產級環境。這一里程碑讓 Solana 與以太坊、Stellar、Avalanche 並列,可支援 USDC、EURC 等主流穩定幣的即時卡片結算服務。
Visa 在多鏈、多幣種結算架構上的建置,進一步提升 Solana 鏈上資金流動性及支付效率,為銀行、FinTech 與商戶帶來更快速、低成本的支付體驗。

支付規模實現飛躍成長
Solana 鏈上每月穩定幣交易量達 500 億美元,日活用戶 300 萬至 400 萬,展現強大用戶基礎及資金動能。
隨著商戶接受度提高,超過 6,000 家商戶透過 Solana Pay 支援加密支付,手續費降至約 1%,極大促進加密支付普及與應用落地。
實際商業應用案例
以下為簡單市場對比:

總結來看,穩定幣結算整合推動 Solana 支付基礎設施從試點邁向大規模商用,結合鏈上交易量成長及生態合作,奠定 Solana 作為新一代全球支付網路的關鍵地位。
R3 Corda 橋接:現已部署
2025年9月4日,R3 Labs 正式啟動,透過原生互操作性將 Corda 網路 170 億美元 RWA 資產橋接至 Solana:
機構級託管解決方案
2025 年,Solana 現貨 ETF 正式進入全球主流資本市場,成為繼比特幣、以太坊後首個實現「現貨+質押」雙創新的主流 Layer1 資產。美國、香港、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皆有 ETF 申請與落地,推動機構及散戶合規參與 SOL 生態金融變革。
Solana ETF 全球化示範,不僅降低區塊鏈投資技術門檻,更推動市場合規與透明。質押型 ETF 的出現,象徵數位資產可帶動真實現金流及資本效率提升,成為 DeFi、企業國庫和 RWA 管理的關鍵載體。Solana ETF 已成為傳統金融進軍加密市場的重要橋樑和創新引擎。
Solana 正積極打造全球新型金融基礎設施,藉由傳統與創新資產的「入金入口」與鏈上應用場景的「資金流動」形成自洽金融體系:
ETF 與 DAT——降低入金門檻,機構與大眾資金匯入 ETF(交易型開放式基金)及 DAT(數位資產國庫),為企業與投資人打開法幣/資本進入 Solana 生態大門。ETF 讓 SOL 躍升主流合規資產,DAT 則助企業國庫及上市公司完成鏈上資產管理與戰略儲備,推動上百億美元資金流入。
兩者共同為 Solana 帶來可持續、制度化資金來源,鞏固其全球金融基礎地位。
鏈上股票與 RWA——資產數位化,資本市場新型態。企業數位國庫、RWA(真實世界資產)、鏈上股票等應用推動傳統資產、基金、債券等於 Solana 鏈上發行、託管與交易,引領高透明、高流動性的數位資產管理新潮流。
大型企業的創新實踐,推進真實產業與區塊鏈金融融合,全球資金實現「鏈上管理」至「鏈上使用」全鏈路流動。
穩定幣與支付——資金應用場景蓬勃,鏈上經濟活力充沛。USDC、USDT 等穩定幣成為 Solana 鏈上支付與流通核心,供應量與交易量高速成長,推進商戶結算、用戶轉帳與企業資金流通高效低成本實現。
藉由穩定幣支付,Solana 網路成為 Visa、Mastercard 等全球支付巨頭基礎設施,日均處理數十億美元轉帳,跨境費用及速度遠勝傳統金融體系。
綜合而論,Solana 已完成「資本入金→鏈上流通→應用場景拓展」的金融生態閉環,從 ETF/DAT 吸引主流資金、到穩定幣與支付推動實際流通,再到企業與鏈上資產場景深度落地,實現從底層建設到制度化應用的全面飛躍,成為金融數位化轉型的先鋒網路。
2025年10月27日,華夏基金(香港)發行的 Solana 現貨 ETF 正式於港交所掛牌,標誌亞洲資本市場率先與 Solana 生態接軌。有別於美加市場「現貨+質押」創新,香港 ETF 目前僅持有 SOL 本位,無鏈上質押返利,展現穩健合規導向,滿足當地高標準託管及監管要求。ETF 支援多幣種結算(港幣、美元、人民幣),大幅降低東方投資者進入門檻。
韓國、東南亞尚未正式批准 Solana 現貨 ETF,但機構熱度不斷攀升。新加坡、澳洲資本市場已出現針對 SOL 的衍生 ETF 及基金型產品,部分新加坡公募基金嘗試與美加現貨 ETF 佈局接軌,開創本地合規通路。韓國 Upbit 已開放 Solana 資產上鏈及流通服務,積極推進合規創新。
目前亞洲 ETF 多為純現貨型,尚未涉質押返利,這與香港證監會與新加坡金管局對節點安全及第三方託管高標準管控密切相關。展望未來,隨著安全方案完善及監管壓力釋放,質押型 ETF 有望進入亞洲市場,帶動 SOL「持幣+生息」成主流,參與全球鏈上經濟。
2025年8月,招銀國際聯合 DigiFT、新加坡 OnChain、港新公募基金,率先將美元貨幣基金發行為 RWA 資產,託管及分銷採 Solana 多鏈生態,推進港新基金產品「上鏈可認購」,強化金融機構與鏈上基礎設施結合。此舉大幅提升「真實世界資產」數位流通效率,擴展傳統金融合規資產託管方式。
華為雲積極佈局 Web3 基礎設施、分散式運算及企業多鏈服務,Solana 具備高效能及活躍開發者生態,在亞太區及企業級應用拓展潛力強大。結合雲端服務對鏈上高頻交易、資料儲存與節點託管需求,華為雲可望為 Solana 生態提供更穩定、合規、高效的基礎設施。協助亞太企業客戶串接鏈上數據與雲端系統,推動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
在今年 Token2049 活動中,我們亦見到@Solana_zh"">@Solana_zh與華為同台亮相。
韓國區塊鏈開放政策推動 Solana 生態迅速擴展,Upbit 等交易所開放 Solana 資產上鏈流通,韓國資本與網路企業積極探索與 Solana DePIN(分散式物理基礎設施網路)合作,落地數據存證、IoT 結算、Web3 應用等多元場景。日本資本則持續佈局 Solana NFT、DeFi 專案,推動全球創新與本地結合。
越南、泰國、新加坡成為 Solana 亞太最大用戶基數及創新聚集地。年度亞太 Solana 峰會吸引數千創業家與開發團隊,催生穩定幣原生應用、跨鏈 RWA 協議、鏈上數據託管等新專案。Solana 高 TPS、低延遲、低成本特性極適合東南亞行動、支付、跨境金融需求。
亞太製造業及硬體供應鏈為 Solana DePIN 設備主要產地,中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供應全球礦機、行動節點等基礎硬體,支撐 Solana 分散式運算需求。龐大人口紅利與行動網路普及,加速 Solana 生態在行動支付、遊戲、影音娛樂、數位身分等領域落地。
東亞、東南亞龐大數位原生用戶與活躍社群,讓 Solana 成為 Web3 生態最具活力的公鏈之一,帶動全球流動性與創新「由東向西」滲透,促成東西方資本、專案、用戶集體共融。
Solana 東方力量不僅在 ETF 合規創新領先全球,更透過與招銀國際、華為雲等大型企業合作,將區塊鏈從金融投資推展至實體產業、資料資產託管與創新金融融合。日韓及東南亞市場的繁榮、硬體與社群高速成長,共同塑造出 Solana 在東方的新格局,為全球 Web3、資本市場及實體經濟深度結合創造新典範。
隨著 2025 年 Solana 從 Web3 技術基礎邁向全球金融基礎設施標準的戰略蛻變,生態體系正於金融科技、資本市場及制度化創新領域發揮深遠影響。Solana 不僅重塑金融服務效率與模式,更為企業、機構提供資產管理、支付、投資及合規新路徑。展望未來,Solana 有望成為全球金融數位化轉型的核心平台與產業標準。
值得關注的發展重點包括:
展望 2026 年,隨著美國 ETF 核准、更多銀行直接整合及企業國庫配置普及,Solana 有望真正實現「成為金融界的 Netflix」——讓程式化金融如串流媒體一樣簡單、即時且無所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