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44是以太坊Dencun升級(前稱EIP-4844)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於2024年3月13日正式啟用。它在以太坊可擴展性路線圖中扮演關鍵角色,導入名為Blob(大型二進位物件)的臨時資料儲存機制,大幅降低Layer 2擴展解決方案(如Optimistic Rollups和ZK-Rollups)的成本。這項升級又被稱為Proto-Danksharding,是邁向完整Danksharding(全面分片技術)的過渡階段,透過新型交易類型與資料處理方式,提升以太坊網路的資料可用性並降低交易費用。
4844起源自以太坊改進提案EIP-4844,核心開發者Vitalik Buterin與Dankrad Feist等人於2021年提出。此提案的目的是針對以太坊網路高額交易費用,特別為Layer 2擴展解決方案設計更經濟的資料發布機制。
在以太坊的可擴展性路線圖中,分片技術(Sharding)被視為長期解決方案,但全面實施尚需多年。Proto-Danksharding作為過渡階段,讓開發者無需等待完整分片技術即可享受部分擴展性提升的效益。
4844從提案到部署,歷經嚴格測試與審查,包括多次在測試網上線驗證,最終於Dencun升級順利進入主網。以太坊社群展現出審慎且系統化的技術演進,兼顧網路安全與擴展性。
4844的核心創新在於引入全新交易類型——Blob交易及相應資料處理機制:
Blob資料結構:Blob為儲存在區塊鏈但不永久保留的大型資料包,專為Layer 2設計,可容納最多125KB資料。
資料可用性與保存期限:Blob資料於驗證者及網路參與者間可見約1至2週,之後網路會自動清理。此臨時儲存特性可在資料可用性與儲存壓力間取得平衡。
定價機制:4844導入獨立於主網gas費的Blob定價機制,依據目標資料量自動調整費用,使Layer 2解決方案以更穩定且低廉成本發布資料。
密碼學驗證:每筆Blob資料透過KZG承諾值(Kate-Zaverucha-Goldberg承諾值)驗證,以密碼學方式確保資料完整,同時避免節點需下載完整Blob資料。
執行層分離:Blob資料與以太坊執行層(EVM)分離,不參與智能合約運算,而作為資料可用性層支援Layer 2解決方案。
此設計讓Layer 2可將其證明及交易資料發布至主網,顯著降低成本,並為終端用戶帶來更具經濟效益的交易體驗。
儘管4844為以太坊生態系帶來諸多利多,仍面臨潛在風險與挑戰:
技術複雜度:新交易型態及資料結構增加系統複雜度,可能導致未發現漏洞或安全風險。
網路資源壓力:雖Blob資料為臨時儲存,但短期內大量Blob交易仍可能對節點造成儲存及頻寬壓力,尤其是資源有限的驗證者。
生態系調整:Layer 2項目、錢包服務商及基礎設施需進行技術調整以充分發揮Blob交易功能,過程可能面臨技術整合挑戰。
定價機制不確定性:新型Blob費用機制在實際運作時可能遇到定價波動或市場適應等挑戰。
邁向完整Danksharding的過渡:Proto-Danksharding僅屬中間階段,未來推進至完整分片技術將面臨額外技術挑戰與協調成本。
此外,作為以太坊網路重大升級,任何實施問題皆可能影響整個生態系統,因此社群需持續監控及優化。
4844是以太坊可擴展性路線圖中的重要里程碑,代表區塊鏈技術在解決「區塊鏈三難困境」課題上的重大突破。透過Blob交易與臨時資料儲存機制,4844有效降低Layer 2方案成本,讓以太坊網路能支援更多元的應用場景及更大規模用戶。對一般用戶而言,意味著用戶將享有更低交易費用與更流暢的使用體驗;對開發者則提供高效擴展應用的基礎設施。隨著更多Layer 2項目調整並善用此技術,以太坊生態系整體吞吐量將顯著提升。這將為Web3應用大規模落地奠定基礎。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