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On 2025》GENIUS 穩定幣法案展現「美國監管示範力」,GBBC執行長:台灣可考慮主權基金入主加密資產

《GENIUS 法案》通過後,成為 FinTechOn 2025 國際研討會熱議議題,前立委、華盛頓特區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許毓仁與全球區塊鏈商業委員會 (GBBC) 執行長 Sandra Ro 深談穩定幣監管與全球競合,解析台灣機會。 (前情提要:美國銀行業聯手抵制《天才法案》,穩定幣成為守舊派利益眼中釘 ) (背景補充:GENIUS 法案落地,我們該如何審慎對待穩定幣敘事? ) 以「穩定幣新秩序」為題的金融科技研討會《GENIUS 法案與全球穩定幣競逐:合作共榮或各自為政?》在台北 FinTechOn 2025 舉行。焦點座談由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許毓仁與全球區塊鏈商業委員會 (GBBC) 執行長 Sandra Ro 共同對談,兩人分別從華府與國際視角剖析《GENIUS 法案》通過後的全球連鎖效應,並對台灣提出策略建議。 《GENIUS 法案》將「實驗品」推上國家戰略高度 主題端上,美國為何在 2025 年選擇以跨黨派速度完成立法?許毓仁先以一句話定調: 穩定幣不再是自由主義式的實驗品,而是處於金融創新與國家政策的核心位置。 許毓仁指出,天才法案要求 1:1 儲備、破產優先償付與 OCC 牌照三道護欄,等同把穩定幣引入傳統銀行監管框架。這既掃除市場長久的模糊地帶,也讓「美國路徑」確立為全球參考樣本。 Sandra Ro 身為天才法案背後推手,表示美國選擇私人商業穩定幣而非零售 CBDC,原出針對創新速度與美元全球地位的雙重考量。她提醒,Fed 雖維持 CBDC 的試驗專案,但政治氛圍顯示「市場先行」仍是每間監理的主軸。 Sandra 提醒,雖然天才法案現在已經通過成為法律,但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真正將其融入監管實施、最終的監督和執法的結構中。這就是監管規則制定(rulemaking)的部分。 當前,美國貨幣監理署(OCC)已經站出來表示,將對《GENIUS 法案》進行公開諮詢,我相信截止日期是10月17日。這將會收集各方反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以及其他機構的不同部門,也開始詢問他們是否需要重新考慮關於「託管部分」的法規制定。 「無論你是美國的發行商,還是考慮發行美元支持穩定幣的外國實體,了解任何潛在的合規要求現在已成為你們業務的一部分,這點非常、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於穩定幣的託管人或持有者來說。」 國際監管碎片化,美國帶頭 談到全球競逐,Sandra Ro 先點名歐盟 MiCAR 與香港特許制度。「看似百花齊放,實則標準互不兼容,」她說。 我認為國際合作是每個國家的『聖杯』,即使現在的情況相當碎片化和混亂。 許毓仁分析,國際多頭監理並進確實激勵創新,但套利風險與跨境支付摩擦終會迫使主要經濟體在 KYC、AML 與消費者保護上尋求最小公約數。 兩位講者皆同意,《GENIUS 法案》將提高合規門檻,最終讓 USDC、USDT 等原本就握有總計 66% 以上市占的大型穩定幣發行商進一步鞏固地位。穩定幣中小業者若無法負擔儲備與審計成本,勢必被邊緣化。 私人穩定幣、FedNow 與未完的 CBDC 試驗 Sandra Ro 分享她的觀察,點出跨境交易已由穩定幣與支付巨頭快速切入,Visa、Mastercard、PayPal 乃至 Meta、Telegram 的應用案例使「美元計價、區塊鏈清算」成為新常態。相對地,日、韓多數零售 CBDC 計畫因成本與隱私疑慮而放緩。 許毓仁則把視角拉回國內:「FedNow 的成功證明,即時支付不一定要區塊鏈,但在全球結算層,美元穩定幣正取代傳統歐系清算網路,這是不可忽視的地緣戰略訊號。」 台灣主權基金入局加密資產? 座談尾聲轉向台灣,身為前立委的許毓仁詢問,正處於評估階段的主權財富基金若想對沖傳統資產波動,可考慮把穩定幣與比特幣納入長期配置,是個好選擇嗎?但前提是建立風險模型與冷熱錢包治理架構,避免「追風」式決策。 Sandra Ro 表示,創建戰略財富基金這個概念,對很多國家和地區來說都是很好的想法。現在美國有些州也在討論創建自己的儲備基金,並納入比特幣。 不過,政府在做這件事之前,需要進行大量的盡職調查,並與多方合作夥伴溝通,確保有一個清晰設計的投資框架。因為主權基金層面並不單純,包括基金是被動持有資產,就像持有黃金或比特幣那樣?還是會主動參與,例如成為節點、驗證交易,甚至進行挖礦或質押以產生收益?利用主權基金持有、或是控股加密相關資產,有太多不同的可能性。 Sandra Ro 建議台灣政府,需先建立起管理基礎設施、人才和信任,這些都是可能產生收入的途徑,從被動持有到極度積極的參與,範圍很廣。 Sandra Ro 也提醒,台灣在晶片與資安具先天優勢,可與國際發行商、監管沙盒合作,打造穩定幣清算節點。「不要等全球標準拍板後才申請入場券,」她說。 兩位講者最後匯聚共識,言明數位貨幣賽局不是零和,而是標準與生態系的競爭。台灣若及早參與監管對話、培養審計與鏈上監控人才,就能在這場賽局洗牌完成前卡進重要位置。 相關報導 智通科創:台灣首家「類微策略」企業誕生,比特幣+新興市場金融雙引擎能爆發成長? 比特幣暴漲10倍卻拿不到!台灣網友弄丟私鑰損失1.5枚BTC、懸賞36萬求破解 2025 第十屆區塊鏈愛好者年會》Web3.0 創新與合規共舞,台灣迎向數位資產新紀元 〈FinTechOn 2025》GENIUS 穩定幣法案展現「美國監管示範力」,GBBC執行長:台灣可考慮主權基金入主加密資產〉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