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股聯動:Web3 項目的新「殼」口

撰文:劉正要律師

過去一年,越來越多 Web3 項目,開始「走進」傳統金融市場。不是走 IPO 那條慢車道,而是走借殼、並購這條資本捷徑。無論是 Conflux 通過港股上市公司領航醫藥注入核心資產,還是 Tron 借殼納斯達克的小市值公司 SRM Entertainment 改名「Tron Inc.」,再到 Sui 推動美股公司配置巨額 SUI 代幣做財庫管理,這一輪幣圈項目的「股市路徑」值得細看。

所謂「幣股聯動」,本質上就是 Web3 項目借助傳統資本市場,完成一種新的估值兌現方式。一邊是代幣市場熱度升溫,一邊是股票市場借題材講新故事,在項目方、上市公司和二級市場資金三方的共振下,形成短期內幣價與股價的同步暴漲。以 Tron 爲例,借殼消息發布後,SRM 股價三日內漲超 300%,而 TRX 代幣也在消息刺激下創下年內高點。

但幣股聯動並不只是資本運作遊戲。從項目方的角度,這是一種現實選擇。Web3 行業正在進入「合規時代」,項目要想從模糊地帶走出來,除了技術和生態,法律身分和融資能力也變得至關重要。借殼上市,意味着獲得一個被監管認可的「殼」,在法律結構上完成對傳統市場的對接;同時,也爲融資打開更大空間,從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到財務報表上的代幣儲備,傳統工具被重新啓用。

Conflux 是一個典型例子。通過港股殼公司注入核心區塊鏈資產,既是合規落地的嘗試,也是香港「Web3 友好政策」窗口下的一次博弈。Tron 的做法則更激進,在 SEC 暫停對創始人訴訟的空檔期完成借殼,還申請 10 億美元融資用於增持 TRX。與此同時,Sui 則另闢蹊徑——直接注資入股,由 Sui 基金會及其早期投資方共同出資,場外從 Sui 基金會手中購買了超過 7600 萬枚 SUI 代幣,推動上市公司直接持幣,完成了合法的「上市+持幣」閉環。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聯動模式正從頭部公鏈,蔓延到更多中小項目和傳統上市公司。一方面是項目方尋求更穩的身分和更多的錢,另一方面是很多主營業務乏力的公司,也在積極講述區塊鏈、AI、Web3 的故事尋找新估值錨點。香港市場、美股市場都開始出現密集的此類合作消息。

但理性來看,幣股聯動更像是一種結構性的市場試驗。它的成功,不只是股價漲和融資到帳,更在於項目是否能真正用好這套傳統資本工具,走向商業可持續的合規路徑。如果只是通過殼公司把幣價推一輪,最終還是會被市場看穿。

對於監管機構而言,這也是觀察 Web3 行業合規化進程的新窗口。借殼雖避開了部分監管門檻,但一旦涉及公衆融資、重大信息披露、代幣財務報表計價等問題,新的監管討論遲早會到來。而如何平衡好創新與合規,或許正是這一輪 Web3 行業「進城」的核心議題。

TRX-0.75%
SUI4.3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