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k)計劃將開放另類資產 加密貨幣或迎8700億美元新資金

退休資金領域重大變革:另類資產或將獲準進入401(k)計劃

一場圍繞12.5萬億美元退休資金的資本爭奪戰即將拉開序幕。這項允許私募股權、房地產、加密貨幣等另類資產進入401(k)退休帳戶的政策,不僅是重塑資本市場規則的關鍵一步,更折射出美國金融行業的深層邏輯。

行政令將開放另類資產進入401(k)計劃

據報道,美國總統將於近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旨在允許私募股權、房地產、加密貨幣和其他另類資產進入約12.5萬億美元規模的401(k)計劃。該行政令將指示勞工部重新評估受《1974年僱員退休收入保障法》約束的退休計劃中另類資產投資的指導方針。勞工部還將負責澄清政府在提供包含另類資產的資產配置基金方面的受托責任立場。

值得關注的是跨部門協作機制的建立。行政令指示勞工部長與財政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機構協作,研判是否需要修改規則以推動這項工作,並特別要求SEC爲參與者自主管理的退休計劃提供接觸另類資產的便利通道。這種多機構協同的指示,顯然是爲了突破既有監管壁壘,爲另類資產大規模進入退休市場掃清障礙。

401(k)計劃簡介

401(k)計劃是美國一種由僱主提供的退休儲蓄計劃,允許員工選擇讓僱主將部分工資存入該計劃下的個人帳戶,用於退休儲蓄。僱主通常也會提供一定比例的匹配供款。資金可投資於基金、股票等低風險資產。

2025年,員工每年可供款最高爲23,500美元,50歲及以上者可額外追加7500美元,60~63歲人士可最多供款11,250美元。僱主匹配供款因計劃而異。僱員及僱主總供款上限爲70,000美元。提前提取資金可能面臨10%的罰款(除非滿足特定例外條件),退休後提取按普通收入納稅。

401(k)計劃規模及其對加密貨幣市場的潛在影響

401(k)計劃是美國最主要的僱主贊助型退休儲蓄計劃。截至2025年3月31日,美國退休資產總額爲43.4萬億美元,其中401(k)計劃持有8.7萬億美元資金。在401(k)計劃中,共同基金管理的資產總額爲5.3萬億美元,佔總額的61%。

新行政命令落地後,若1%的401(k)資金流入加密市場,將帶來87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可能產生約74.8萬枚比特幣或2260萬枚以太坊的需求量。

政策背景與影響

這一舉措是經濟政策的延續與升級。此前,勞工部曾出臺類似政策,允許退休計劃納入私募股權,後被撤銷。如今重啓並擴大適用範圍,試圖通過行政令和多監管部門之間的協同掃清障礙。

這項決策不僅涉及經濟層面,還可能影響政治格局。放寬401(k)投資限制,意味着私募股權和對沖基金等機構將獲得長期穩定的資金流入。同時,這一政策直接回應了加密社區的核心訴求——讓主流金融體系接納數字資產。

機遇與挑戰並存

支持者將此視爲資本市場的"民主化"進程,認爲這會讓工薪階層有機會分享經濟增長紅利,同時爲另類資產行業注入長期穩定資金,也爲加密貨幣等新興資產提供主流化契機。

然而,對工薪階層而言,這既是"打破投資壁壘"的機遇,也是"風險外溢"的挑戰。退休帳戶的本質屬性是保值增值,而另類資產的高風險性與此存在根本衝突。多數工薪階層缺乏金融專業知識,難以識別資產真實風險,可能依賴僱主或金融機構推薦的"打包產品"。而機構出於利益驅動,可能傾向於誇大收益、淡化風險,導致工薪階層在信息不對稱中被動承擔過高風險。

加密貨幣政策動向

近期,政府密集釋放友好信號,包括設立首個白宮AI與加密貨幣負責人、將加密貨幣列爲國家優先事項、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舉辦"加密貨幣周"、簽署穩定幣法案《GENIUS Act》和發布《加強美國在數字金融技術領域的領導力》報告等。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美國多個州也提出了加密儲備法案草案,計劃授權將退休基金、退休系統或包含退休基金在內的公告基金的一部分投資比特幣,大多數州將這一投資比例限制到10%,但大多數法案被否決或者因休會處於停滯狀態。

結語

當401(k)帳戶從簡單的股票債券組合,演變爲包含私募股權、加密貨幣的復雜產品時,金融素養將成爲決定投資成敗的關鍵變量。而監管體系能否建立有效的防火牆,防止利益輸送和系統性風險,將是對美國資本市場治理能力的終極考驗。

在12.5萬億美元的巨大蛋糕面前,所有參與者都在等待這場資本博弈的最終走向。

BTC-0.3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3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雏菊独角兽vip
· 12小時前
牛市就要来了
回復0
链下人生赢家vip
· 12小時前
绝对是好事啊!
回復0
数据酋长vip
· 13小時前
看涨新一轮牛市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