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经济学人》诊断「台湾病」新台币过贬,不是病而是金融防御?

《经济学人》的最新文章,诊断台湾得了「台湾病、福尔摩沙流感」,但对台湾这更像为求生存的经济防御策略。 (前情提要:股利两万以上课征2.11%补充健保费喊卡!台湾行政院:暂缓回应民意、降低世代负担 ) (背景补充:来了!辉达台湾总部确定落脚北士科T17、T18,蒋万安:最快速度启动行政程序 ) 最近,《经济学人》封面故事给台湾经济戴上了很尖锐的病名「台湾病」、「福尔摩沙流感」(Formosa flu)。 这篇报导直接剖开台湾出口数据,表示一个由 AI 与半导体驱动、出口表现世界顶尖的经济体,其货币(新台币)却被长期压抑在极度低估的水平。报导称「牺牲内部购买力以换取出口竞争力」的过时模式,正对台湾内部经济产生「惊人的压力」。 这篇诊断报告,瞬间点燃了台湾社会的集体焦虑,它触动每个住在六都的年轻人,看着高不可攀的房价叹息,或看着自己停滞十几年的薪资单感到无力的灵魂。 台湾病,真的是一种「病」吗?还是台湾不得不穿上的「盔甲」?《经济学人》开出的「让新台币升值」这药方听起来很有逻辑,但我认为,它不仅可能治不好病,甚至可能让台湾休克倒地。 当科技业赚爆,为何台湾人荷包却在缩水? 在我们反驳《经济学人》的药方之前,必须先承认它的诊断极其精准。它所描绘的「台湾悖论」,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台湾是火力输出强大的「半导体战舰」,以台积电为首的半导体与 AI 产业威力惊人。过去五年,AI 浪潮让晶片和伺服器出口暴增三倍。光是 2025 年 10 月,AI 伺服器的出口年增率就达到了骇人的 202.2%。这艘战舰不断对外轰出漂亮的贸易顺差,赚回大把大把的美金,让我们的经常帐顺差飙到 GDP 的 16%,一个连工业之王德国都望尘莫及的数字。 吊诡之处在于战舰的中枢,台湾中央银行(CBC)长期压低新台币的汇率。经济学人根据「大麦克指数」的说法,新台币甚至可能是全球最被低估的货币,人为将我们的主砲弹药「打折」,让它在国际市场上显得更便宜、更具杀伤力。 这个策略带来了三个《经济学人》称之为「惊人压力」的症状: 1. 台币弱势让我们购买进口商品(特别是能源、粮食)时变得更贵。这形同对全民课征了一笔「隐形税」,税收拿去补贴了出口大厂。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二十年台湾的劳动生产力翻了一倍,但我们的实质薪资却像被钉在原地。 2. 买不起的房子:为了阻挡新台币升值,央行必须不断印钞,从出口商手中买下他们赚回来的美金。这些被印出来的、无处可去的便宜资金,像洪水灌进了市场。房价上了天,台北市 16 倍的房价所得比,让我们脚下的这块地板,比伦敦、纽约还要昂贵。 延伸阅读:韩国祭出「毁灭式打房」高价宅可贷款额不到10%,台湾该学吗? 3. 动摇国本的金融炸弹:在长期低利率的环境下,台湾的寿险业者为了支付保户的高利率保单,被迫将高达数兆的台币保费,投入收益率较高的海外美元资产。这产生了巨大的「货币错配」,寿险公司手握美元资产,却背负着台币负债。据估算,这个未避险的美元风险部位,高达 2,000 亿美元,相当于台湾 GDP 的 25%。 弱势货币是台湾的经济国防 承认以上所有症状的真实性后,《经济学人》的结论是:台湾病了,该吃药了,药方就是效仿新加坡,让新台币走上温和、渐进的升值路径。 这个建议,在经济学的「真空实验室」里面堪称完美,但在地缘政治与全球供应链是很残酷的,可能治疗等于死亡。 我认为《经济学人》所说的「台湾病」并不是病,而是在全球化竞争与地缘政治夹缝中,台湾这个特质化经济体所能做出的「次佳」的理性选择,它不是病。 让我们把视角拉高,对台湾的决策者而言,最根本的国家级问题是什么?是「如何让房价下降」吗?不是欸,是如何在政治立场、全球高度竞争的环境下「活下去」。 台湾的经济命脉高度集中在电子出口产业,这个产业的特点是资本极度密集、技术迭代超快、全球竞争极其残酷。台积电的领先,常常是以奈米为单位计算;联发科的市占,可能因为一个季度的失误就衰退。更重要的是对岸还有一个举全国之力,拿着巨额补贴的「红色供应链」虎视眈眈。 在这种背景下,维持出口竞争力不只是直线条的选项,而是关乎「经济国防」的战略问题。弱势汇率,正是这套国防体系中最基础、也最有效的防线。它为台湾所有出口产业,提供了却至关重要的利润缓冲垫。下一代的研发投入,有本钱打价格战,让台湾科技业有底层支撑去跟日韩中的对手厮杀。 如果我们真的听从建议,让新台币大幅升值,会发生什么事?想像一下新台币兑美元来到台币 20 元兑 1 美元的世界。这对台积电、鸿海以及下游上千家中小企业的毛利率会是多大的冲击? 当年的日本,正是在 1985 年《广场协议》后,因日圆被迫急剧升值陷入了「失落的二十年」,台湾的经济结构远比当年的日本更依赖单一产业,这样是承受不起这种休克疗法的。 因此,高房价、薪资停滞这些令人痛苦的内部压力,或许可以被重新诠释成为了维持国家级战略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内部成本。 问题在分配,为何要拿汇率开刀? 《经济学人》不仅可能错估了治疗的副作用,甚至可能「误诊」了。台湾经济的核心矛盾,真的是被压低的汇率吗?我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财富分配机制。 汇率是一个总经的无差别攻击武器。让新台币升值,像是投下地毯式炸弹、能炸到赚取超额利润的 AI 巨头,但同时也会炸死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传统产业、纺织业、工具厂。这些产业也许没有光鲜的科技光环,却提供了台湾大量的基础就业机会。以前就挤不进科技业,现在还要丢工作,让 99 个普通人跟着陪葬,这会是个好策略吗? 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台湾「赚得不够多」,而在于赚来的钱「没有被公平分享」。当 AI 伺服器出口的巨额利润,绝大多数流向了少数企业的股东、外资以及高阶经理人的口袋,而未能透过加薪或税收,有效地转化为全民福祉时,矛盾就产生了。 数据可以佐证,企业盈余占 GDP 的比例不断创新高,而劳动报酬占 GDP 的比例却是长期下滑。我们看到的,是薪资平均数被少数极高薪者拉高,但绝大多数人所在的薪资中位数却闻风不动,这清楚指向分配失灵的结构问题。 分配病,却开…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