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资本支出爆炸却未见获利,AI 投资热潮是否会成为下个金融危机?

OpenAI 寻求联邦贷款担保引发警讯,AI 产业资本循环模式与 2008 年次贷危机竟有惊人相似?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潜在的科技泡沫风险。 (前情提要: AMD 让OpenAI「入股一成」股价暴涨24%,全面宣战Nvidia Cuda?) (背景补充: Sora 2 强势来袭!OpenAI 想重夺生影片模型王座、同名 iOS App 上线剑指 Tiktok) 我们正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AI 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承诺一个更高效、更智能的未来。然而,就在近期,一个令人警觉的信号出现了:全球最受瞩目的 AI 公司 OpenAI 公开向美国政府请求联邦贷款担保,以支持其耗资可能超过 1 兆美元的庞大基础设施扩张。 这不仅仅是一个天文数字,更是一个赤裸裸的警示。如果支撑这场 AI 荣景的金融蓝图,其结构与十几年那场几乎摧毁全球经济的 2008 年金融风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该如何看待? 尽管 AI 产业的前景与技术革命的潜力令人振奋,近期市场却浮现出令人不安的金融压力信号。其资本运作的底层结构,与历史上数次金融危机,特别是 2008 年次贷危机,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警讯背后的资本循环、杠杆操作与风险转移问题,穿透市场叙事,对支撑当前 AI 估值的金融结构进行压力测试。最终,我们将评估风险的性质、可能的结局,并提出投资者应对策略。 警讯浮现:以 Oracle 为核心的早期预警信号 在当前这场由 AI 技术引领的繁荣浪潮中,市场情绪普遍乐观,科技巨头的股价屡创新高。然而,正如经验丰富的矿工会带着金丝雀下并以预警有毒气体,在看似光明的市场中,个别公司的异常财务指标,往往能成为揭示整个行业潜在系统性风险的「矿坑里的金丝雀」。 矿坑里的金丝雀 科技界的老牌巨头 Oracle(甲骨文)正在进行一场高风险的豪赌。为了在 AI 数据中心领域挑战 Amazon(亚马逊)、Microsoft(微软)和 Google 的霸主地位,它正以极高的债务为代价,投入数千亿美元进行扩张,包括与 OpenAI 合作的「Stargate」超级数据中心计划。 其债务股本比已达到惊人的 500%,意味着其总债务规模是净资产的五倍。相较之下,Amazon 的债务股本比仅为 50%,Microsoft 的数据甚至更低。简单来说,Oracle 几乎押上了公司的全部身家乃至未来的价值,在这场 AI 竞赛中进行一场豪赌。 美国科技巨头债务水准 这个警报器被称为 Credit Default Swap, CDS(信用违约交换)。近期最关键的信号是,为 Oracle 公司「债务违约」这场潜在火灾而设的保险费用:即其 CDS 利差已飙升至数年来的最高点。我们可以将 CDS 理解为一种金融保险:想像你的邻居(Oracle)每天在自家地下室堆放大量易燃物(堆积如山的债务)。 你非常担心他家会失火,甚至波及你。于是,你找到一家保险公司,自掏腰包为邻居的房子买了一份火灾保险。这份保险合约在金融世界里就是 CDS,你支付的保费就是 CDS 的价格(利差)。保费飙升,意味着保险公司认为失火的风险急剧升高。 这一现象传递出一个明确的讯息:市场上最顶尖、最精明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Oracle 的违约风险正在急剧升高,其根源正是其资产负债表上那「堆积如山的、像炸药一般的债务」。Oracle 的债务警报就像地表的一道裂缝,虽然不大,却暗示着地底深处的板块正在发生剧烈运动。这套驱动整个 AI 产业的资本运作模式,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结构性风险? 深层金融结构:AI 巨头间的「无限金钱循环」游戏 单一公司的财务压力仅是冰山一角。当我们将视角从甲 Oracle 放大至整个 AI 生态系统时,一个更深层次、结构性的风险便浮出水面。真正的风险根植于 AI 行业巨头之间一种独特的资本运作模式,一种看似能点石成金,实则极其脆弱的金融游戏。这就是被称为「无限金钱循环」的封闭式资本游戏,它凭空吹大收入泡沫,构建出一个看似繁荣却不堪一击的金融体系。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模式,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一个「三位朋友创业」的模型: 第一步:晶片巨头 Nvidia(A 先生),拿出 100 元投资给人工智慧明星公司 OpenAI(B 先生)。 第二步:OpenAI(B 先生)立即将这 100 元全数支付给 Oracle(C 先生),名义上是为了购买其昂贵的云端运算服务。 第三步:Oracle(C 先生)在收到这 100 元后,也迅速将其全部用于向最初的投资人 Nvidia(A 先生)购买其功能强大的超级晶片。 无限资金的游戏 经过这一轮循环,100 元资金重新回到了 Nvidia 手中。然而,尽管资金只是在内部空转,没有任何一分钱来自外部客户的真实购买,但从三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它们都「神奇般地」各自创造了 100 元的收入。这使得它们的财报变得异常亮丽,从而有力地支撑了其高昂的股价和市场估值。 这种模式的致命弱点在于,整个游戏的基础并非建立在坚实的客户需求之上,而是完全依赖于参与者彼此之间的承诺和不断膨胀的信贷。 一旦循环中的任何一环断裂:例如 Oracle 因债务过高而无法偿还贷款,整个看似繁荣的体系就可能瞬间崩塌。这种通过内部交易共同吹大收入泡沫的封闭式资本循环并非金融创新,它的结构与历史上某些金融危机前的操作手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不禁让我们联想到那场几乎摧毁全球经济的风暴。 历史的回响:当前 AI 金融结构与 2008 年次贷危机的五大惊人相似之处 当前的金融现象并非孤立存在。当我们将 Oracle 的债务警报与 AI 巨头间的资本循环拼凑在一起,对于经历过 2008 年金融海啸的市场观察者而言,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不安感。 以下系统性地剖析当前 AI 领域的金融操作与导致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核心要素之间的五个关键共同点,揭示历史可能正在以新的形式重演。 2008 次贷危机和现在的 AI 泡沫进行对比 这五大惊人的相似之处描绘了一幅令人不…

APP-1.85%
STG3.47%
SWAP4.03%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