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广场用户们,广场使用界面全新升级啦!新版本界面更清新简洁、操作更流畅丝滑,还有多项贴心新功能上线,快来更新体验吧!你对新版界面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的新功能是哪一个?你发现了哪些惊喜或变化呢?发帖分享新版广场使用体验,瓜分 $10 分享奖励!
🎁 我们将精选 10 位幸运用户,每人奖励 $10 合约体验券!
参与方式:
1⃣️ 关注 Gate广场_Official;
2⃣️ 带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标签发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风格体验、细节功能变化、你最喜欢的新功能,或优化建议等;
3⃣️ 帖子内容需至少 30 字,并且只带本活动标签;
广场界面焕新介绍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动截止时间:2025/10/26 18:00(UTC+8)
你的体验是我们持续优化的动力!赶快参与和大家分享吧!
1.4万亿“暗债”浮出水面:开曼对冲基金如何成为美债市场“隐形巨鳄”?
美联储最新报告揭开了美国国债市场的数据迷雾:美国财政部的国际资本数据(TIC)不仅“严重”低估了开曼群岛对冲基金的持债规模,更遗漏了其对高风险基差交易的深度依赖,而这一盲区正暗藏金融市场不稳定隐患。
一、数据缺口:1.4万亿持债规模被“隐身”
美联储团队在报告中指出,截至2024年底,TIC数据对开曼群岛对冲基金所持美国国债的低估金额约达1.4万亿美元 。经修正后,这类基金的实际持债规模高达1.8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超中国、日本、英国等传统持有大国,使其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持有者”。
更值得关注的是,开曼群岛对冲基金的持债规模自2022年以来已激增1万亿美元,且正逐渐成为美国国债的“边际外国买家”。美联储报告作者直言,这种严重的数据低估,已成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分析跨境资金流动与金融市场影响的“主要障碍”。
二、风险盲区:基差交易主导地位未被捕捉
TIC数据的缺陷不仅限于持债规模统计,更未反映开曼群岛对冲基金在基差交易中的核心角色。这种利用国债期货与现货价差套利的策略,需通过回购市场借款加杠杆运作——即同时买入国债现货、卖出国债期货,靠杠杆放大微薄价差收益 。
事实上,这类交易的风险早已引发监管警惕。2020年3月,基差交易平仓就被指诱发了国债市场动荡;2023年,随着对冲基金杠杆依赖度上升,美联储与财政部再次启动风险审查;2025年4月的市场波动中,基差交易平仓甚至贡献了美债收益率上行幅度的30%~40% 。而TIC数据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的近1.4万亿美元差距,正是基差交易相关持仓未被纳入统计的直接体现。
三、数据失真:为何“隐形巨鳄”难被察觉?
TIC数据作为追踪美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核心指标,其失真根源在于统计局限——未能覆盖对冲基金通过基差交易形成的隐性持仓,而这类交易可在基金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中清晰查到。
随着开曼群岛对冲基金持债规模与杠杆交易风险同步攀升,这份“滞后且残缺”的数据,无疑让美债市场的潜在风险更难被预判。正如市场所担忧的,一旦遭遇外部冲击,高杠杆的基差交易可能再次引发“价格下跌→抛售→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重演流动性枯竭危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