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亿“暗债”浮出水面:开曼对冲基金如何成为美债市场“隐形巨鳄”?
美联储最新报告揭开了美国国债市场的数据迷雾:美国财政部的国际资本数据(TIC)不仅“严重”低估了开曼群岛对冲基金的持债规模,更遗漏了其对高风险基差交易的深度依赖,而这一盲区正暗藏金融市场不稳定隐患。
一、数据缺口:1.4万亿持债规模被“隐身”
美联储团队在报告中指出,截至2024年底,TIC数据对开曼群岛对冲基金所持美国国债的低估金额约达1.4万亿美元 。经修正后,这类基金的实际持债规模高达1.8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超中国、日本、英国等传统持有大国,使其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持有者”。
更值得关注的是,开曼群岛对冲基金的持债规模自2022年以来已激增1万亿美元,且正逐渐成为美国国债的“边际外国买家”。美联储报告作者直言,这种严重的数据低估,已成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分析跨境资金流动与金融市场影响的“主要障碍”。
二、风险盲区:基差交易主导地位未被捕捉
TIC数据的缺陷不仅限于持债规模统计,更未反映开曼群岛对冲基金在基差交易中的核心角色。这种利用国债期货与现货价差套利的策略,需通过回购市场借款加杠杆运作——即同时买入国债现货、卖出国债期货,靠杠杆放大微薄价差收益 。
事实上,这类交易的风险早已引发监管警惕。2020年3月,基差交易平仓就被指诱发了国债市场动荡;2023年,随着对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