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CZ 大批量取關:荒誕“關注生意”徹底涼了?
null
作者:zhou, ChainCatcher
11 月 10 日,一張 X 關注數對比圖點燃了加密社區討論熱度。幣安創始人趙長鵬(CZ)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裏,從其 X 帳號取關超三百人,這一遠超日常維護的數量被視爲一次精準清理,並揭開一條隱祕卻曾極爲活躍的灰色產業鏈:被 CZ 關注的帳號,曾以數萬美元價格公開交易。
圖片來源:X 用戶 @_FORAB
據加密數據統計平台 RootData 顯示 ,11 月 8-9 日,CZ 集中取關了一批帳號,其中不乏 BakerySwap、ReachMe 等曾經 BNB 鏈上的活躍項目。CZ 最初回應稱只是清理不活躍帳號,隨後又公開聲明,不要購買我關注的帳號,若發現被售賣將立即取關。社區還反映,在牛市期間,單個CZ關注帳號最高成交價達到8萬美元,2萬美元、幾千美元的案例比比皆是。
值得一提的是,Oracle 便是一個通過買帳戶博流量、最後圈錢跑路的典型案例之一。據悉,2025年10月10日,Oracle 項目方卷款消失,帳號停止運營。社區調查顯示,Oracle 很可能是通過“買號”得來(原本是CZ關注列表中的舊帳號),買家接手後改名、改頭像、發幣,並利用殘留光環推高價格,後被 Four Meme 澄清並非合作夥伴,最終跑路。
表面看,這是一場帳號買賣的鬧劇,實則暴露出行業注意力扭曲和項目方極端營銷方式的深層問題。
作爲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平台之一,幣安的上幣審核流程長期被詬病標準模糊,決策權高度集中於少數高管或內部團隊。表面上社區投票、預算公開等機制提供了公平的入場機會,實則最終拍板仍由人工把控(合規審查、流動性評估、風控判斷);小項目通過正規通道曝光的機會更像是內部關係或老板個人傾向的產物,而非項目本身的客觀實力。這直接催生了項目方的極端選擇,花幾萬美元買一個“被CZ關注”的帳號,改頭換面就能收割流量,遠比花數月打磨產品或建社區劃算。
與此同時,這種現象也折射出行業注意力的系統性扭曲,有效評價機制缺位,讓流量成了硬通貨。散戶習慣把名人動態當背書,項目方比拼的也不再是代碼質量、鏈上數據、長期規劃,而是誰能更快搶佔熱點,使得行業陷入一個“越不透明、越靠人脈、越靠捷徑”的惡性循環。
編者在《跟單 CZ 的人,現在怎麼樣了?》一文中也指出,所謂的喊單只是一股火星,而社區蹭概念是添的那把柴,兩者遇上才把行情燒了起來,這也說明市場本身就需要熱點來維持注意力和流動性。不管是公開喊單還是關注列表裏的“隱形背書”,在評價機制不成熟之下都可成爲短期 FOMO 推動劑。
CZ 此番大清洗,某種意義說也爲行業敲響警鍾:當項目曝光不再依賴某個人或某個平台的喜好,項目方才會回歸產品本身,散戶才會學會用數據判斷價值。
點擊了解ChainCatcher在招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