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踏入幣圈時,整個行業還像個沒有規則的草莽江湖。那時候,一份粗糙的白皮書、一句“去中心化改變世界”的口號,就足以點燃無數人的信仰與錢包。我也曾是其中之一,篤信“代碼即法律”,在每一個看似顛覆性的項目裏,追逐着革命的幻影。



十年過去了。牛熊幾度輪回,爆倉單和歸零的血淚教訓,終於讓我明白:狂熱會退潮,概念會過時,最終能沉澱下來的,只有真實的價值。

眼下市場低迷,許多人抱怨“資金不足”。但在我看來,問題不在缺錢——而在於山寨幣的敘事,已經徹底失效。

曾經的“技術創新”,如今大多淪爲同質化的文字遊戲。標榜高性能,底層卻仍是老一套共識機制的排列組合;宣傳生態繁榮,GitHub上卻提交冷清,鏈上活躍度接近歸零。

更諷刺的是,估值泡沫在一級市場就已埋下伏筆。項目方、KOL、機構在發幣前層層分走紅利,最後上線交易所的“高光時刻”,不過是留給散戶的一場精心編排的接盤儀式。

這些年來,我看過太多人爲“百倍神話”押上全部身家,也見過“科學家”試圖用槓杆套利,反被閃電貸擊穿。這個圈子從不缺乏欲望和野心,卻極度稀缺對市場規律的敬畏。

十年洗禮,徹底重塑了我的交易邏輯:

· 不再執着長線信仰,轉而把握波段機會:市場早已從“認知窪地”變成“認知戰場”。我不再輕易爲項目願景買單,而是更關注技術信號——MACD金叉死叉、成交量的異常波動、關鍵支撐與阻力位,成爲我進出場的主要依據。
· 紀律是生存的底線:我爲自己設下5%的強制止損線,一旦破位果斷離場;倉位嚴格分散,單個幣種不超過總資金的20%。情緒是交易最大的敵人,我堅持“盤前定策略,盤中不搖擺”,拒絕被FOMO和恐慌綁架。
· 優先看宏觀流動性週期:联准会的政策動向、全球市場的風險偏好,遠比某個項目的“技術突破”更能決定幣價走向。牛市或許人人可參與,但熊市,只屬於那些活下來的人。
· 理性看待Meme幣:我願意用小倉位參與,但清醒地知道這只是情緒博弈,與價值無關。
ETH1.47%
BTC2.12%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