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Pi Network即將主網上線?4500萬用戶的「躺賺夢」到底靠不靠譜

robot
摘要生成中

這兩年幣圈最神祕的項目,非Pi Network莫屬——號稱「手機挖礦」,4,500萬用戶,籌劃2024年底主網上線。咱們就來扒一扒,這波到底是創新還是「空氣幣」。

為什麼Pi敢叫板傳統挖礦?

說到挖礦,很多人腦子裡就是「顯卡農場+天價電費」的畫面。Pi的邏輯不一樣——它用了Stellar共識協議(聯邦拜占庭協議),直接把挖礦改成了「打卡模式」:

  • 能耗極低:不用顯卡,手機每天一鍵啟動,基本不掉電也不燒流量
  • 普惠式參與:沒有准入門檻,誰都能參與
  • 社交挖礦:邀請朋友建立「安全圈」能加速收益

這套機制聽起來很誘人,但問題在於——Pi的價值完全未知。目前就是個測試幣,還沒在交易所上市。

通證經濟學長什麼樣?

Pi設定了100億枚總量的上限,分配方案是這樣的:

社區占80億枚:

  • 挖礦獎勵:65億枚(已有約30億在測試網挖出,但KYC核實後可能縮到10-20億)
  • 生態建設:10億枚(用於資助開發者、社區活動)
  • 流動性池:5億枚(為交易對提供基礎流動性)

核心團隊留20億枚,鎖定條件和社區挖礦進度掛鉤。

關鍵細節是——礦獎逐年遞減,就像比特幣的減半機制,這是為了防止後期通脹。但現在擺在面前的問題是:還有多少預挖的Pi能通過KYC審核?沒人知道。

主網上線的「三步走」到底進展到哪了?

第一步(2018-2020): Beta階段,開發了手機App,發了白皮書。✓ 完成

第二步(2020-2021): 測試網上線,全球節點可以驗證交易。✓ 完成

第三步(2021至今): 封閉主網運行中…等等,怎麼還沒開放?

官方說法是「2024底開放主網」,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跳票了。拖延的理由是要打磨生態、完成KYC遷移。從2021等到現在,用戶早就等煩了。

KYC大限: 2024年11月30日截止,沒過審的用戶即使挖了幣也可能歸零。

敲黑板——參與前要知道的坑

  1. 價格完全虛構 :交易所上市前,沒人知道真實價值。現在的「IOU交易」都是民間炒作,官方不背書
  2. 詐騙風險高 :因為熱度大,針對Pi用戶的釣魚、假平台層出不窮
  3. 監管懸念 :全球各地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不一,Pi這種新模式能否通過審批仍未知
  4. 中心化隱憂 :號稱去中心化,但KYC審核權在團隊手中,最後階段誰說了算?

等等,還能怎麼賺?

除了每日打卡的「基礎礦」,Pi還有幾個收益路徑:

  • 邀請獎勵:拉人頭直接加成自己的挖礦速度
  • 節點運行:在電腦上跑Pi節點軟體,參與驗證交易
  • 鎖定激勵:把幣鎖起來一段時間獲得額外獎勵

說白了就是典型的「社交+鎖定」套路。能賺多少,取決於生態參與度和幣價走勢。

未來交易路徑會是啥樣?

如果真的主網上線了,Pi的交易可能會有三種形式:

  1. 中心化交易所(CEX):像傳統交易所一樣,下單買賣,方便但需要過身份驗證
  2.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錢包直連,更自由但需要一定Web3知識
  3. 場外交易(P2P):點對點直接換,但風險最大(容易被騙)

總結:是機會還是賭博?

Pi Network的核心吸引力在於:極低參與門檻+社交病毒式傳播。但投資邏輯有點虛——你賺到的不是真實收益,而是賭它未來能上交易所且不破發。

如果把它當「打卡小遊戲」玩,隨手一戳,零成本,那無所謂。但如果期待它成為下一個比特幣,那就得認清——主網已經等了3年多,價值仍未定價,風險極大。

最後的建議: 參與可以,但別all-in,更別被二級市場的IOU價格所迷惑。等官方主網真的開放,交易所真的上市了,再決定賣不賣,為時不晚。現在的參與成本確實低,但收益倍數的想像空間也被高估了不少。

PI2.97%
XLM-0.05%
BTC0.4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