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g này có thể chứa nội dung của bên thứ ba, được cung cấp chỉ nhằm mục đích thông tin (không phải là tuyên bố/bảo đảm) và không được coi là sự chứng thực cho quan điểm của Gate hoặc là lời khuyên về tài chính hoặc chuyên môn. Xem Tuyên bố từ chối trách nhiệm để biết chi tiết.
1 thích
Phần thưởng
1
1
Đăng lại
Retweed
Bình luận
0/400
IELTS
· 4giờ trước
Vàng có còn nên mua không? "Tăng vọt lên trời" như vàng, liệu có còn phù hợp để phân bổ không? Năm nay, đà tăng của vàng rất mạnh mẽ, chỉ trong vòng bảy tháng, giá vàng quốc tế đã tăng từ 3000 USD/ounce lên 4000 USD/ounce. Vào ngày 20 tháng 10, vàng COMEX đã lập đỉnh lịch sử với mức 4398 USD/ounce, sau đó vào tối hôm đó giảm mạnh 5.07%, ghi nhận mức giảm trong ngày lớn nhất kể từ khi thành lập thị trường; sau đó đà giảm tiếp tục kéo dài, đến ngày 29 tháng 10 đã rơi xuống dưới ngưỡng 4000 USD/ounce, mất gần 10% trong vòng 8 ngày giao dịch.
Vàng có còn có thể mua được không?
“涨到天上”的黄金,究竟还能不能配置?
今年黄金涨势凌厉,仅用了七个月,国际金价便从3000美元/盎司飙至4000美元/盎司。10月20日,COMEX黄金刷出4398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后,次日晚间即重挫5.07%,创上市以来单日最大跌幅;随后颓势延续,至10月29日已跌破4000美元/盎司关口,8个交易日内回撤近10%。
市场看空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根据CME Delta敞口数据,4000-3900美元区间累积了约5.2万手看跌期权卖盘。
还有传闻菲律宾银行有卖出黄金的意图。菲律宾央行货币委员会成员、前央行行长Benjamin Diokno近期表示,他们黄金持有量占比约为13%,高于亚洲多数国家的央行。Diokno认为,理想的黄金储备比例应维持在8%-12%区间。
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潜在的减持信号,让看空情绪进一步强化,黄金真的见顶了吗?
先上结论,黄金仍未见顶,但已过暴涨阶段。现在的黄金与其说是赚钱的工具,不如看作赔钱的保险。
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里,美元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结算货币,靠的不仅是强大的军事与金融网络支撑,还有就是它控制了能源定价权,只要全球买卖能源都得用美元结算,石油美元就是这个体系的核心。
1974年,美国与沙特等主要产油国签订了一项关键协议:全球所有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作为交换,美国承诺提供军事保护和经济支持。从此,石油成了信用货币时代的“新锚”。只要能源价格稳定,美元信用就稳。
因为当能源成本可控、生产效率持续提升时,通胀难抬头,就能为美元体系的扩张提供“有利条件”。
简单来说,如果经济高增长,通胀低,美元资产的回报率就可以覆盖美元的放水速度,黄金自然会落寞。
这也解释了一个现象:在某些时候,黄金的涨幅是远远落后于美元的印钞速度。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自2008年以来扩张了近9倍(截至2023年末),黄金价格同期却仅上涨了4.6倍左右。
反过来,当能源不再是共享的效率红利,而成为被各方武器化的战略资源的时候,这种靠稳定、低价的能源支撑美元扩张的物理体系就开始松动,美元信用不能用低成本商品来维持,而黄金作为零信用风险,自然会吸引资金回流。
这就是为何每次能源秩序动荡或能源成本重估,黄金几乎都能迎来牛市。
历史上金价涨幅最高的一次,出现在1971年至1980年。在这十年期间,金价从35美元/盎司上涨至850美元/盎司,累计上涨约24倍。这期间发生三件大事:
无独有偶。历史上金价涨幅第二的时期也出现了能源失衡问题。
2001年至2011年,金价从255美元/盎司上涨至1921美元/盎司,期间涨幅高达650%。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在2001年陷入衰退,美联储不得不自2001年1月采取大幅降息应对,到2003年6月把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同期美元指数从120跌到85左右,跌幅约25%,是1973年浮动汇率以来最大的一轮贬值。
美元贬值直接影响了石油输出国的储备价值,迫使这些国家开始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转向其他货币结算,如欧元和人民币。2000年伊拉克央行宣布自2001年11月起石油出口以欧元计价(即“石油欧元”)。2003年伊朗也公开研究“伊朗原油交易所”以欧元计价,随后2006–2008年伊朗对欧洲、亚洲客户正式用欧元收汇。
这种去美元化的倾向,直接触及美国能源金融利益。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全球原油供应风险上升;2004–2008年,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飙升。结果就导致油价从25美元/桶上涨至147美元/桶(2008年中),能源成本失控带来输入型通胀,美元购买力下降,推升金价暴涨。
最近的一次,则是发生在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瘫痪,美联储两次降息共150个基点,重回0–0.25%,并启动无限量QE(量化宽松);俄乌冲突引发欧洲能源危机,欧洲天然气TTF期货暴涨,布伦特原油一度逼近139美元/桶。黄金再度成为系统性风险的避风港,金价从1500美元/盎司上行至2070美元/盎司。
所以说,黄金上涨的背后,不仅是因为货币超发,更是能源与美元体系再平衡的结果。
如上文所述,在过去几十年,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创造“负熵”——新增产能、更高效率与财富累积。人们更愿意把钱投向企业与市场,而不是放在不产生利息的黄金身上。
但是,一旦这条“负熵”供应链出现裂痕,例如能源价格失控、产能转移或技术脱钩等,新增产能和效率红利就会消失,系统从“负熵”转向“熵增”。
只要这种熵增过程持续,也就是市场效率下降并引发通胀失控,黄金上涨就有支撑。现在来看,市场的无序还在持续。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财政赤字和货币扩张同比上升,国家信用正被一点点透支。
疫情之后,各国财政都陷入“越花越穷”的循环,政府支出难以收缩,债务滚动成为常态。美国财政赤字长期占GDP的6%以上,全年净发债规模预计突破2.2万亿美元,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虽经历缩表,却仍高达数万亿美元。
其他等主要经济体,在2025年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日本债务占GDP比例高达250%,欧元区整体财政赤字率达3.4%,连续四年超标,其中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赤字率分别为5.5%、4.8%和3.9%,均高于3%红线。
这也解释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在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全球30年长债收益率却持续走高,主要是市场对未来通胀高企以及政府无法有效控制财政赤字的担忧,使得他们对长期风险要求更高的补偿。
事实上,这种高债务状态也很难扭转。因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中,各国都在强化财政支出以维持战略投入。尤其是中美两国,AI已经成为他们博弈最关键的一环。
中国在最近的“十五号文件”里面已经明确了: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未来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突破口。这意味着,科技和先进制造,不仅仅是一个行业问题,而是国家战略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战略竞争中,美国也有自己的政策主张。2025年7月23日,美国政府发布了《Winning the Race: America’s AI Action Plan》,将AI定位为技术、产业和国家安全的交叉核心,并明确提出加速数据中心、芯片制造及基础设施建设。
所以中美两国必然都是举全国之力发展AI,财政支出则不可能收缩,这就意味着政府债务也将继续增加。
除此之外,资源与产业链重组也在推高成本。
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依赖的是高效的全球分工与稳定的能源供给,生产在东亚、消费在欧美、结算主要在美元体系内完成。但现在这一模式正在被地缘政治摩擦、供应链脱钩和碳中和政策冲击,使得资源流动越来越不顺畅。一个芯片、一吨铜、一桶油,跨境运输的成本都在上升。
当地缘冲突将成为新常态,各国也纷纷增加国防支出,囤积能源、粮食和稀有金属等。美国的军费预算再创新高,欧洲重启军工产业链,日本通过“防卫能力强化计划”。
当军费与战略库存挤占财政空间,政府更倾向用货币化手段筹资,结果就是实际利率下行,黄金的机会成本下降(因为黄金是无息资产),其相对收益上升。
在货币扩张不再创造财富,能源流动被政治化的情况下,黄金便能重新回到货币体系的中心,因为它是唯一在战争与信用危机中同时被接受、且是不需要任何信用背书、也不依赖任何资源的实物资产。
很显然,黄金长期看涨的逻辑很清晰,但不要按老思路去配置黄金。
过去黄金更多是被视为投资工具,但这个位置的黄金,只有一个配置逻辑,那就是对冲工具,尤其是对冲股市的风险。
就拿黄金ETF来说,2022年到2025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别是9.42%、16.61%、27.54%和47.66%,收益率越来越可观,背后的驱动力可以总结为三点:
一是央行开始逐步储备黄金。国际金银协会数据显示,自2022年起,全球央行的购金行为发生了质变,购金量从以往年均400-500吨的水平,跃升至2022年首次突破1000吨,并连续数年维持高位,2024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1136吨,创历史第二高位。
这意味着,央行从黄金市场的普通参与者,转变为了影响定价的关键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黄金原有的定价逻辑,如减弱了金价与美债实际收益率的负相关性。
二是地缘冲突频发。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紧张等事件,不仅直接刺激了避险情绪,更是强化了央行购金的长期动机。黄金作为“无国籍资产”,天然具备避险和流动性优势,在风险事件频繁的环境中获得资金青睐。
三是美联储政策转向。2024年7月美联储结束长达两年的加息周期,9月开始降息。降息直接从两方面利好黄金:一是能够降低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二是通常伴随美元走弱,利好以美元计价的黄金。
黄金的长期逻辑依旧坚实——央行仍在买入,全球结构性风险尚未消除,美元信用周期仍处于调整期。但短期内,推动金价陡峭上行的驱动力正在弱化。未来的金价上涨或将更温和、更理性。
这些因素虽然仍然存在,但其边际影响实际上正在减弱。
央行购金的趋势预计会延续(95%的受访央行计划未来12个月继续增持),但购金节奏可能因金价处于历史高位而变得更加灵活;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已成为新常态,这会持续提供避险支撑,但市场对单一事件的“敏感度”可能会因习惯而有所降低;而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也已被市场提前交易,降息利好效应的强度可能不如降息周期开启前后。
从配置角度来看,如果投资者期待黄金在未来继续带来2022年-2025年的丰厚收益率,概率其实比较低,只能说金价远未见顶,高盛也2026年金价预测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但是金价未来的上涨斜率不会像之前那么陡峭,尤其是在流动性比较宽松、市场风险偏好比较高的当下,风险资产(股票、商品、加密货币和期货期权等)的机会更大,更容易获得高收益率。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风险资产涨得快,跌起来也很猛。当前股市最大的风险就是来自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例如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地缘冲突升级或者是美国经济走向衰退等。一旦这些灰犀牛来了,风险资产必然会面临不小的回调,资金便会流向避险资产,而黄金是最有代表性的避险资产。
反之,当这些风险边际改善时,金价回调,但风险资产却会得到反弹。就如近期金价大跌,核心触发点是避险逻辑突然降温。所以说,黄金可以与风险资产(尤其是股市)形成一种完美的对冲关系。
整体而言,黄金仍未见顶,但已过暴涨阶段。目前的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角色,应从“高收益资产”转换为“对冲工具”。
股市波动时,黄金就是你手里的安全绳。
但普通人该怎么配置黄金呢?最常见的方式主要有实物金条、黄金ETF和积存金,各有优劣。但随着黄金税收新政的出台,黄金ETF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在11月1日发布了《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5年1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黄金交易税收新规。
如果你通过非交易所渠道(不走上海黄金交易所)买黄金实物,成本会高不少,因为这类交易被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将面临13%的增值税成本,商家大概率会把这部分溢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ETF属“金融商品”,继续免征增值税,加上本身流动性高、成本透明,其交易成本优势进一步放大。
在投资策略上,我们建议投资者以低吸为主,避免追高。
更要时刻记住:在变化莫测的市场里,黄金不是赚钱利器,而是守护财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