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課

Web3 與元宇宙的風險與限制

Web3 和元宇宙雖然充滿吸引力,但我們需要以客觀態度審視其潛在風險、挑戰與限制。這些技術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並伴隨著市場熱度。本報告將闡述在深入參與前應瞭解的關鍵議題。掌握相關知識,有助於理性且審慎地探索 Web3 與元宇宙。

  • 技術門檻與使用者體驗:目前 Web3 與元宇宙平台的操作門檻仍然很高,特別是對新手而言。設定加密錢包、妥善保存助記詞、學習去中心化交易所或 NFT 市場的使用——這些步驟對非技術背景的用戶來說都相當困難。儘管許多 dApp 的介面持續優化,整體使用體驗仍不及主流成熟應用的流暢。元宇宙的互動(尤其是 3D 場景)通常需要高效能電腦或 VR 頭戴裝置才能完整體驗,並非所有人都具備這些設備。網路延遲或硬體性能不足也可能嚴重影響體驗品質。整體來說,學習曲線相當陡峭。雖然業界努力推出更友善的解決方案(例如部分錢包已簡化至如 Gmail 登入般便利,一些元宇宙平台也提供無須加密貨幣知識的訪客模式),但目前 Web3 和元宇宙仍未真正達到一般大眾可無縫使用的標準。
  • 詐騙、駭客攻擊與安全風險:產業專家指出,只要加密貨幣具備價值,詐騙就會持續存在。Web3 與 NFT 平台風險多元,包括釣魚攻擊(偽造網站或連結誘騙用戶洩露錢包私鑰)、募資後失聯項目(募資後項目方消失),以及仿冒資產(向不知情者銷售假冒熱門 NFT)。元宇宙遊戲或虛擬土地交易時,用戶必須警惕異常優渥的交易或非官方管道。智能合約自身也可能存在漏洞——過去已發生多起 DeFi 應用或遊戲遭駭,導致用戶資金損失。與傳統金融不同,Web3 環境通常無客服可協助,一旦錢包被入侵或資金轉錯地址,交易即無法逆轉。新手若不夠謹慎,資產損失風險極高。即使 Web3 安全性逐步提升(如 MetaMask 等錢包預設安全警示),使用者仍需時刻提高警覺。請記住,Web3 的去中心化是雙面刃:使用者雖擁有更多控制權,亦需承擔相應的安全責任。
  • 投機與高波動性:Web3 及元宇宙的熱潮推升大量投機熱潮。數位資產——無論虛擬土地、加密貨幣或 NFT 藝術品——價格可能劇烈波動。市場曾出現虛擬土地以數百萬美元成交,需求減少後價格慘跌難以脫手。許多 Web3 遊戲代幣在熱潮時暴漲,之後又重挫。這種波動提醒投資人必須謹慎,不應期待這些資產提供穩定回報。市場投機熱潮心態可能帶來風險:部分人購買代幣或土地期待快速獲利,結果卻持有大幅貶值的資產。投機還可能掩蓋資產的實際應用價值——某些虛擬土地價格高昂但用戶稀少。特別是元宇宙領域,宣傳願景與現實體驗可能落差極大:華麗宣傳片與有限用戶互動形成鮮明對比。新手需警惕 FOMO(錯失恐懼症)心理:流行不等於長期價值或可持續性。參與這些新技術應以體驗與學習為主,而非期待每個數位資產都能帶來高額回報。
  • 監管與安全不確定性:Web3 與元宇宙模糊了現實與數位經濟界線,因此監管機構仍在摸索現有法律架構的適用性。數位資產所有權、虛擬交易的稅務等領域存在潛在法律風險。例如,元宇宙虛擬賭場可全球存取時,到底適用哪個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各國政府已開始關注此領域——NFT 與代幣在不同國家可能受證券法或其他監管規範約束。除了法律問題,社會安全疑慮也不可忽視:虛擬世界內容管理是一大挑戰。在去中心化元宇宙環境中,誰來負責管理不當行為或有害內容?VR/虛擬平台過去已發生騷擾或不當行為,促使業界討論如何保障用戶(尤其是未成年人)安全。雖然這些挑戰並非無法克服,確實需要社群與企業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更安全健康的元宇宙環境。
  • 採用率不確定與過度炒作的期望:業界專家認為,雖然 Web3 與元宇宙潛力巨大,但尚未如智慧型手機或現有網際網路成為主流技術。部分功能可能無法如預期發展:大眾未必會在 VR 環境中進行所有活動,或中心化平台可能提供類似但更便利的體驗(雖然缺乏去中心化特性)。大量資金與人才投入 Web3/元宇宙開發,形成普遍樂觀預期,但具體發展時程與未來型態仍然不明。部分早期項目註定失敗,使用者採用進度可能遠低於預期。例如,某報告可能聲稱「到 2026 年,25%的人每天會在元宇宙花費一小時」,但實際達成可能需更長時間。保持現實預期至關重要,這不代表創新理念會消失,而是提醒大家短期炒作往往超越實際進展。理解這一點有助於理性評估項目價值,並在技術成熟過程中保持耐心。

總結而言,踏入 Web3 與元宇宙猶如探索新大陸——充滿令人振奮的可能性,也伴隨著未知與不確定。作為使用者,建議以早期網路探索者的心態接觸這些新興技術:保持好奇心,同時提高警覺。幸運的是,了解上述潛在風險後,你比多數盲目投入的新手準備得更充分。下一單元將為你提供具體指引,協助安全入門,讓你能完整體驗 Web3 和元宇宙的樂趣,同時有效降低相關風險。

免責聲明
*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課程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 本課程由入駐Gate Learn的作者創作,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Gate Learn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