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如果你在之前试图带一位朋友入门 DeFi,你大概会经历类似的场景:
解释钱包安装、切换网络、Gas 怎么算、跨链桥从哪走、USDC 为什么长得不一样……
讲到第十分钟,你会发现对方眼神开始发空
DeFi 并不是缺少工具,而是所有工具都假设用户都拥有系统的链上知识体系。这是它一直无法扩大的原因
HeyElsa 的切入点正好反过来,它把“会不会链上操作”这个前置条件整个移除,让入口只剩下一件事 —— 说一句你听得懂的话
“帮我把这里的 USDC 换成 ETH。”
“把这笔资产跨到 Base 去。”
“看看我在 BNB 链有什么可以用的。”
Elsa 会自动在后台执行所有琐碎步骤:链选择、跨链桥调用、授权、滑点参数、交易确认,并把结果用中文、韩文或日文反馈给你。不是翻译界面,而是整个工作流都本地化
如果说过去的 DeFi 要求用户理解系统,那么 Elsa 的逻辑是:让系统来理解用户
为什么这样的入口会先在东亚爆?
在东亚,聊天界面本来就是“操作界面”。人们习惯用、Kakao、LINE 处理付款、客服、叫车、订餐……信息流和操作流天然融合
当链上操作第一次以同样的方式出现时,它并不新鲜,反而显得合理。其次,东亚用户的耐心非常短。多跳两次页面、切错一次网络、签名失败一次,就足以让大部分用户放弃进一步尝试
Elsa 把这些“中间过程”全部折叠掉,让体验变成一句提示、一条回应,不需要学习,也不存在犯错空间
第三个原因更现实也更被低估:大多数东亚交易者根本不喜欢用英文做金融操作。过去十年的加密产品几乎都默认英语,这种不对称让许多用户被迫半看懂半盲按
Elsa 把所有链上细节用母语展示,让用户第一次真正“读懂”自己在做什么。这些文化习惯、语言偏好和使用场景叠加在一起,使得聊天式 DeFi 在东亚变得不仅可行,而且天然适配
潜力从哪里来?
一个入口是否具备爆发能力,取决于两点:能否显著降低门槛,能否抓住高频需求
Elsa 的优势在于,它降低的是整个链上行为的门槛,而它抓住的正是东亚用户最高频、最刚需的场景:换链、跨链、转资产、快速交易
当用户第一次通过一句话完成跨链,从“十步操作”变成“一句描述”,那种落差感本身就构成强体验黏性,自然而然推动扩散
这不是“功能创新”,而是“入口重建”。入口一旦被重新定义,用户层迁移就会发生,生态结构也会随之变化
HeyElsa 做的事情看似简单:把 DeFi 的界面换成聊天框,把操作变成语言。但它改变的是长期压在用户身上的那层隐性负担——理解链、理解流程、理解工具
它并不是帮用户“提高效率”,而是让用户不再需要“学习使用 DeFi”。在聊天界面即生活入口、语言即操作习惯的东亚市场,这样的改变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一种顺势而为的产品形态
Elsa 要打开的不是“更好用的 DEX”,而是一个新的链上入口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