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新加坡旗艦活動 · 廣場趣味答題 Day1】
#TOKEN2049# 馬上拉開序幕,Gate 也要在新加坡放大招啦!
Token of Love 音樂節、 Gate x Oracle Red Bull Racing 招待會、 F1 觀賽派對統統來襲!
現在參與廣場【趣味答題挑戰】,來測測你對活動了解多少,瓜分$100 BTC!
參與方式:評論區留下答案(格式:1B 2A 3B 4B)
🎁 獎勵:每天抽 3 名幸運用戶 → 每人 $10 BTC
🎁 終極彩蛋:三天全對的幸運超級答題王 → 再送 $10 BTC!
📖 Day1 · Quiz 單選題
Q1
Gate 新加坡旗艦活動在哪五天舉行?
A. 9月30日-10月4日
B. 10月1日-5日
C. 10月5日-9日
Q2
“TOKEN OF LOVE” 音樂節的舉辦地點是?
A. 濱海灣花園
B. 聖淘沙
C. 新加坡體育館
Q3
Gate x Oracle Red Bull Racing 招待會特別關注的三個主題是?
A. 體育、旅遊、時尚
B. 加密市場趨勢、全球經濟展望、Web3
C. 遊戲、NFT、元宇宙
Q4
在10月2日舉行的 F1 賽車模擬挑戰中,勝出者獲得的獎勵是什麼?
A. 音樂節 VVIP 門票
B. Gate 精美週邊
C. F1 觀賽盛宴門票
💡 小Tips:不確定答案?偷偷翻一下
解讀全球流動性週期:我們處於哪個位置?
作者:hoeem
編譯:Saoirse,Foresight News
世代傳承的財富往往誕生於從緊縮週期轉向寬松的階段。因此,明確自身在流動性週期中的位置,是精準布局資產的關鍵。我們如今處於哪個階段?且聽我細細道來……
爲何你必須關注流動性週期(即使討厭宏觀經濟)
央行流動性如同全球經濟引擎的潤滑油:
注入過多會讓市場「超速運轉」;抽離過度則會導致「活塞卡死」,就像你精心打扮的約會對象突然離你而去。重點是:若能跟上流動性的節奏,你就能提前預判泡沫與崩盤。
2020-2025 年流動性的四個階段
1、激增階段(2020-2021 年)
央行像開足馬力的消防水槍瘋狂注水:零利率落地、量化寬松(QE)規模創歷史紀錄,16 萬億美元財政救濟砸向市場。
從背景看,全球貨幣供應量(M2)增速比二戰以來任何時期都要快。
2、枯竭階段(2021-2022 年)
利率飆升 500 個基點,量化緊縮(QT)啓動,危機救助計劃到期。
直觀來說,2022 年債券市場創下史上最大跌幅(約 - 17%)。
3、平穩階段(2022-2024 年)
政策保持緊縮,沒有新動作。
決策者維持現有政策,讓其充分發揮作用以壓制通脹。
4、初步轉向階段(2024-2025 年)
全球開始降息並放松限制,盡管利率仍處於相對高位,但已開啓下行趨勢。
2025 年中期現狀:我們一只腳還停留在平穩階段,另一只腳試探着邁向初步轉向階段的第一步。當前利率高企,量化緊縮仍在持續,但除非新的衝擊把我們拽回激增模式,否則下一步大概率會繼續寬松。
更多細節可見下面的「交通信號燈速查手冊」…
沒錯,我找 GPT 幫忙做了個超酷的表格!下面這張表能讓你一眼看清 2017、2021、2025 這三個關鍵年份的情況:
十二大流動性槓杆交通信號燈速查手冊
🔴 未激活 🟧 輕度激活 🟢 強烈激活
🔑 能激活其他 11 個槓杆的總開關是哪一個?
逐步拆解
降息方面——2017 年联准会加息,全球幾乎沒有寬松政策;2021 年全球緊急降息至接近零的水平;2025 年爲維持抗通脹的公信力,利率保持高位,但美國和歐洲核心國家已計劃在 2025 年底首次小幅降息。
量化寬松 / 緊縮(QE/QT)——2017 年联准会在縮減資產負債表,而其他大型央行還在買入債券;2020 到 2021 年全球各地都推出了創紀錄的量化寬松政策;到 2025 年政策立場逆轉,联准会繼續實施量化緊縮,日本央行仍在無限制購買債券,中國則在有選擇地注入流動性。
通俗來說:量化寬松就像給經濟「輸血」,量化緊縮則是「慢慢抽血」。
你得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會進入量化緊縮或量化寬松階段,以及當前處於流動性週期的哪個位置……
2025 年中期現狀儀表盤
需重點關注的信號
信號 1:通脹率降至 2% 且政策制定者宣布風險平衡
信號 2:量化緊縮(QT)暫停(上限設爲 0 或 100% 再投資)
信號 3:三個月期遠期利率協議與隔夜指數掉期利差(FRA-OIS)超過 25 個基點或回購利率突然飆升
觀察要點:三個月期 FRA-OIS 利差(注:遠期利率協議(FRA)利率與隔夜指數掉期(OIS)利率的差值,是衡量金融市場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重要指標。)或一般抵押品(GC)回購利率跳升至 25 個基點左右
信號 4:中國人民銀行(PBoC)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RRR)25 個基點
總結來說…
我們還沒到激增階段。
因此,在大量槓杆變爲綠色之前,市場會繼續反復出現風險偏好波動,不會真正進入狂熱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