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創辦人Durov揭秘:生活費全靠比特幣資助而非通訊軟體盈利

Pavel Durov 自爆生活費來自十年前布局的比特幣,而非Telegram營收,引發科技與金融圈關注他如何靠加密資產維持公司獨立性 (前情提要:Telegram創辦人Pavel Durov踢爆法國情報部:施壓封禁平台內容,揚言給我「法律寬待」 ) (背景補充:Telegram帳號「@crypto」獲2,500萬美元報價,Pavel Durov:數位主權讓奇跡發生) 矽谷的商品思維與華爾街的資本邏輯,交會出一段新傳奇:Telegram 創辦人 Pavel Durov 日前在知名播客透露,他今天的生活費並非來自訊息平台的營收,而是靠十多年前購入、至今從未鬆手的比特幣 (BTC)。訪談畫面推出後,立刻在科技與金融圈掀起討論。這位低調的俄裔企業家為何選擇如此路徑,成了外界追問的核心。 早期豪賭,十年如一日的堅守 Durov 在 Lex Fridman 節目 中回憶,他 2013 年以每枚約 700 美元的價格,一口氣砸下數百萬美元購入數千枚比特幣。當時價格已算「區間高點」,但他憑直覺認定這是「抗審查貨幣」的雛形,即便 2015 年熊市將價格打回 200 美元,他仍「不在乎,也不打算賣」。他在節目中強調: 「我從比特幣誕生之初就非常看好它。」 這份看好,不只來自投資報酬期待,更是源於去中心化、防沒收的技術特性。 比特幣成現金流,Telegram 得以保持獨立 有別於多數社群平台依賴廣告或風險資本,Telegram 多年來都未大規模引入外部股權。Durov 解釋,他的私人支出──包括偶爾包機與租住安全場所──皆以比特幣支付,原因很直接: Telegram 對我來說是一樁虧損的營運,比特幣才是我的生計支柱。 穩定的加密部位,成了他面對營運虧損時的護城河,也讓產品決策能遠離投資人短線壓力。Ainvest 指出,他刻意不購置房產或遊艇,選擇可快速轉移的加密資產以維護隱私與人身安全,這與 Telegram 崇尚的隱私哲學互相呼應。 對法幣的質疑與區塊鏈布局 長年持有比特幣,讓 Durov 對全球貨幣體系有一套鮮明觀點。他在訪談中預測,比特幣未來「可能衝到一百萬美元」,理由是各國政府無限印鈔,法幣購買力終將持續削弱。他直言: 「沒人印比特幣,它的通膨可預測,遲早停止增發;法幣的未來則未必樂觀。」 在公司層面,Telegram 的區塊鏈專案 TON 雖曾受監管挑戰,仍回歸生態並在 NFT 交易中展露頭角。Durov 刻意將個人比特幣觀與公司策略切割,呈現「個人信仰與產品實驗並行」的作法,避免單一資產波動綁架公司發展。 結語:一場關於獨立與遠見的示範 Pavel Durov 用「先買後不賣」的比特幣策略,換來不受資本綁架的創業自由,也再次把「去中心化」推上金融與科技輿論中心。當他預言比特幣百萬美元、質疑法幣前景時,市場未必全盤接受,但這段經歷已足以提醒投資人:真正決定議價能力的,往往是背後那份對價值邏輯的堅持。下一個十年,去中心化資產是否真能改寫全球金融秩序,仍待時間驗證;然而 Durov 的選擇,已為這場長跑提供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樣本。 相關報導 Telegram創辦人Durov離開法國後首發聲:回到家感覺真好,相信10億人社群能戰勝任何問題.. Telegram創辦人Pavel Durov在法國第三度出庭:否認所有犯罪指控 Telegram創辦人Durov澄清「並非自己被捕 TG 才遵守歐洲法規」:長期以來都願與政府配合〈Telegram創辦人Durov揭秘:生活費全靠比特幣資助而非通訊軟體盈利〉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BTC3.22%
TON2.5%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