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NEAR Intents 進入真正落地週期 」
最近能明顯看到一個趨勢
不只是項目方在強調 NEAR Intents,大量加密大佬也開始主動討論這個話題。
這說明一件事——跨鏈抽象的情緒和理解,出現了拐點。
如果過去幾年跨鏈的核心是“技術怎麼實現”,
那麼現在跨鏈的核心變成了:“用戶是否在使用以及怎麼方便使用”。
而 NEAR Intents,正在把這個答案變成現實。
01
Intents是跨鏈第一次真正“產品化”
跨鏈過去一直像流程:
選擇鏈 → 用橋 → 等確認 → 看情況祈禱安全
NEAR Intents的做法是,用戶只需要表達想做什麼。
然後系統自動完成多鏈路由、撮合、執行與結算。
中間抽象掉區塊、橋、確認、交易細節,把跨鏈變成“結果導向的動作”。
再加上NEAR Intents的每一次執行,最終都會落在NEAR結算層,也就都會產生結算費。
那麼跨鏈使用量越大,NEAR 的協議價值就越清晰。
而從目前查的數據來看,2025 年 Q3,NEAR Intents 已接入超 140+ 鏈;
跨鏈執行超過 230 萬次;
平均執行時延縮短到 3 秒以內。
這就說明這不是“概念成立”,而是“進入真實交易週期”。
02
Rhea 把非 EVM 資產真正帶進鏈上金融
這輪情緒提升中最重要的觸發點之一應該就是Rhea。
因爲它解決的是過去多年 DeFi 最難處理的資產形態:
ZEC、BTC 這種非 EVM 主鏈資產,能不能 順暢進入 DeFi 網路?
以前,答案是:很難、很繞、體驗很差。
現在,Rhea + Intents 給出了一個新路徑:
用戶只表達“換、借、存”
→ 系統自己完成跨鏈執行
→ 不需要理解 ZEC 在哪裏、橋怎麼走、哪條鏈收益更高
這種體驗變化很關鍵。
Rhea 想開啓Zcash-Fi時代,激活非EVM DeFi的活力
這方面,市場反饋更直接:
TVL 超 1.5億
30 日成交量突破 10 億
成爲非 EVM 進入跨鏈金融最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之一
這不僅是 Rhea 的成功,
也是 Intents 生態“使用量 → 流動性 → 真實價值捕獲”的證明。
03
KOL、社區、生態情緒開始同步發酵
如果只是數據增長,還不足以構成趨勢。
但現在,大量大 V 開始主動科普 Intents
不少人開始用 Rhea 真實執行交易
關於“跨鏈體驗變了”的共識在擴散
這類情緒變化往往比增長更重要
情緒驅動認知 → 認知推動使用 → 使用反向強化敘事
可以很直接的說,NEAR 的 Intents 正在進入“行業集體理解週期”。
靠用戶和數據訴說着這一切。
04
ConsumerFi 是 NEAR 最值得關注的機會
過去跨鏈的思路是“把橋做得更快、更安全”。
其實用戶很難感覺到這些,用戶很少關心橋和鏈,
他們直接接觸到的是:
-錢去哪了
-結果是否執行
-收益是不是到帳
當他們能直觀的感受到這種“動向”,那麼這種體驗,會讓ConsumerFi散發蓬勃生機。
不懂鏈也能完成跨鏈
不需要切鏈也能進入收益
不需要理解機制也能參與策略
Rhea 的爆發,就是這條路徑最直接的證明。
不是把用戶訓練成工程師,而是把 DeFi降到“可用、可落地”。
跨鏈不再是流程,而變成動作,資金會變得更自由,
從而帶動生態產生真實增長。
最後
其實NEAR Intents 的意義其實不在於“技術領先”,
而在於
它第一次讓跨鏈執行變得像一個產品,而不是一套復雜流程。
Rhea 也在證明它的能力
把非 EVM 資產帶進真正可持續的鏈上金融
帶動 NEAR 生態使用量和交易費增長
推動跨鏈執行從“概念”進入“使用週期”
如果過去跨鏈是“體驗困難的技術建設期”,
那麼現在 NEAR 正在把它變成用戶能理解、願意使用、能帶來真實價值捕獲的增長週期。
所以這才是大家討論激烈的原因,這才是這波敘事能夠成立、長期能延續的祕密。
@NEARProtocol @rhea_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