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作者福利來啦!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正式上線!
現在在 Gate 申請認證,成功通過即可享受價值 $3,000 的早鳥專屬福利!獲得專屬徽章、現金獎勵、限量週邊,更有機會登上官方榜單,享受更多曝光與特權!
申請門檻超低,只需 500 粉絲 + 積極發帖互動,你也可以成爲社區領袖!
早鳥福利:
🏆 最具影響力創作者 3 名(最多互動):50 USDT + Gate X RedBull 隨行杯+ 精選文章 5 篇
🏆 最佳內容獎 5 名(內容最佳):$50 倉位體驗券+ Gate 平沿帽 + 精選文章 5 篇
🏆 除此之外前50名成功申請者:$50 倉位體驗券
所有成功申請者均可獲得認證創作者徽章+官號 “首批認證創作者榜單” 曝光
海外用戶:Gate 平沿帽 = $20 倉位體驗券,Gate X RedBull 隨行杯 = $30 倉位體驗券
申請步驟:
1️⃣ App 首頁 → 底部進入【廣場】 → 點擊右上角頭像進入個人主頁
2️⃣ 點擊頭像右下角【申請認證】 → 進入認證頁面
3️⃣ 審核通過後,頭像旁將顯示專屬認證徽章,彰顯你的專業與權威!
🎁 專屬福利包含:身分標識、內容推薦、專屬曝光 、活動優先權 、熱門項目合作等!
立即申請,成爲廣場社區領袖,享受更多福利和機會!
詳情閱讀:https://www.gate.com/help/community-ce
如果比特幣不是“加密貨幣” 那它有何不同?
作者:Bradley Peak,來源:Cointelegraph,編譯:Shaw 金色財經
1. 比特幣不是“加密貨幣”
2025 年 10 月 19 日,傑克·多爾西在 X 平台上發布了三個詞:“比特幣不是加密貨幣。”這一帖子迅速在該平台和媒體報道中引起關注。這反映了他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觀點,即比特幣應被視爲一種具有自身規則和歷史的貨幣,不應歸入更廣泛的代幣市場。
多西認爲,比特幣應該屬於一個獨立的類別。它誕生之初沒有基金會,也沒有預挖礦,而且治理也比較保守。比特幣網路的設計初衷是支付和儲蓄,這與快速發展、服務於多種用例的智能合約平台和應用代幣不同。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論點。
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有必要了解比特幣的設計、治理和監管與加密貨幣世界其他部分有何不同。
2. 貨幣政策與發行:固定規則與靈活政策
比特幣以區塊獎勵的形式發行,大約每21萬個區塊減半一次,直到總供應量達到2100萬枚BTC。第四次減半發生在2024年4月,區塊高度達到84萬時,獎勵從6.25 BTC降至3.125 BTC。每次減半都會使礦工更多地依賴交易手續費,而減少對新發行比特幣的依賴。
改變比特幣的發行量需要運行節點的用戶達成壓倒性的社會共識,從而允許投資者提前數年預測供應量。這種可預測性仍然是其“價值存儲”吸引力的核心部分。
大多數其他網路將貨幣政策視爲一種設計選擇。以以太坊爲例:以太坊改進提案 (EIP) 1559引入了基礎費用銷毀機制,在需求高漲時減少淨發行量;合並更新則將網路遷移至權益證明 (PoS) 機制,從而降低了總發行量。這些變化共同構建了一個可根據網路活動動態調整的供應模型。
這種靈活性可以增強用戶體驗並實現新功能,而比特幣的剛性則是爲了維護貨幣信譽。
3. 共識和安全預算:PoW極簡主義 vs. PoS升級速度
在比特幣網路上,礦工使用能源來添加區塊,全節點則執行一套小型且保守的規則。它的腳本語言刻意簡潔,而非圖靈完備。組件越少,出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小,這就是爲什麼基礎層的改動極爲罕見且受到嚴格限制。
隨着區塊獎勵持續減半,礦工的收入逐漸從新幣發行轉向交易手續費——比特幣的長期“安全預算”。這引發了一些重要的未來問題,例如在低費用時期,激勵機制將如何維持。這也表明,推動手續費漲的活動激增,以及閃電網絡等層級的穩定使用,對礦工經濟至關重要。
許多加密平台,尤其是以太坊,都使用PoS機制。驗證者鎖定ETH,通過提議和證明區塊獲得獎勵,並可能因不當行爲受到懲罰。這種模式使得升級速度更快:2022年的合並 (Merge) 升級切換到了PoS,2023年的Shapella允許提現,2024年的EIP-4844降低了rollup的數據成本。
比特幣優先考慮其底層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最小變化,而大多數PoS網路則強調更快的升級和更高的吞吐量。
4. 治理與文化:實踐中的“僵化與優化”
比特幣的設計初衷是緩慢演進。提案最初以比特幣改進提案的形式出現,經過公開討論,只有在開發者、礦工和節點運營者廣泛表示支持時才會推進。沒有鏈上投票或基金會來主導決策。升級通常以軟分叉的形式推出,以保持對舊節點的兼容性。
2021 年,Taproot 升級採用了“快速試驗”信號機制,在 6 月達成鎖定,並於 2021 年 11 月 14 日在第 709632 個區塊激活。這一漫長的過程讓開發者、礦工和節點運營商有時間進行協調,降低了激活風險。這種節奏(變化少,討論多)就是人們所說的比特幣“剛性”的體現。
智能合約平台則採取了相反的做法。以太坊通過EIP流程引入變更,遵循穩定的發布週期——例如,合並後提現和原型Danks分片,以降低數據成本。
不同的目標,不同的節奏:比特幣通過保守的修訂來保障貨幣的信譽,而以應用爲主的區塊鏈則側重於推出新功能並保持開發者的活躍度。
5. 運行在頂層:支付應用vs.通用應用
比特幣的大部分支付活動正在轉移到閃電網絡等二層網路。它使用雙向通道和哈希時間鎖定合約 (HTLC)來實現即時、低手續費的支付,而無需更改底層規則。日常交易在鏈下進行,而結算仍然錨定在主網絡上。
智能合約平台則採取了相反的做法。以太坊在其Layer 1上支持豐富的、有狀態的合約,並鼓勵可組合性——去中心化金融 (DeFi)、非同質化代幣 (NFT)和鏈上遊戲相互疊加。這種方法可以加快實驗速度,但依賴於靈活且定期升級的基礎層。
比特幣仍在邊緣地帶進行探索。2024年左右減半前後推出的Ordinals和Runes將手續費推至歷史新高,增加了礦工收入,並爲手續費驅動的安全性提供了現實的考驗。至關重要的是,這些都沒有改變比特幣的貨幣規則或極簡的底層設計。模式依然有效:保持基礎穩定,讓新的活動在其基礎上或與之並行發展。
6. 市場結構及其含義:比特幣的獨立類別
2024年1月10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準規則變更,允許交易所上市並交易現貨比特幣交易所交易產品(ETP)。這一決定將比特幣帶入主流市場,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Arca、納斯達克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
這些正是券商、註冊投資顧問(RIA)和養老基金所使用的平台。無論你如何稱呼這一資產類別,退休和財富管理平台如今都爲比特幣開闢了一條專屬通道。
市場基礎設施由此擴展。到2024年底,美國監管機構批準了現貨比特幣ETF期權,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也推出了與一籃子比特幣基金掛鉤的指數期權。簡而言之,它利用機構已經熟悉的工具進行風險轉移和價格發現——而大多數代幣仍然缺乏這一點。
資金流向數據清晰地展現了這種轉變。在2024年和2025年期間,新基金的申購和贖回已成爲日常活動,儀表盤會追蹤資產和淨流量。投資者通過傳統的渠道而非加密貨幣原生平台來投資比特幣。
政策信號也指向了同樣的方向。美國衍生品監管機構長期以來一直將比特幣歸類爲商品。2025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工作人員指出,註冊交易所可以爲某些現貨商品加密產品提供交易便利。
綜合來看,分銷渠道、對沖工具、資金流向報告和監管標籤,都爲傑克“比特幣不是加密貨幣”的論點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市場早已將其歸入了不同的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