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Near協議(NEAR)?與layer 2一樣高效的layer 1區塊鏈 | | Gate.io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img.gateimg.com/learn/e3b4a188211ebbf3d64a0cbb3da3a28209d2e67a.png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img.gateimg.com/learn/4de872471ec00b2f08288af7ea59ec6131de5a78.png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img.gateimg.com/learn/8859b689cca66406e8b109be604f0906abf916ba.png

###什麼是Near協議(NEAR)?

隨著人們對於dApp興趣的不斷增長,很多區塊鏈協議也面臨著可擴展性問題。有的協議繞道而行,試圖掩蓋這一問題,而不是去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NEAR協議作為一個去中心化開源平臺,旨在加速dApp的開發。

NEAR協議專注於提供一個對開發人員和用戶友好的環境來解決可用性和可擴展性問題,並希望為創建高性能dApp提供參考。

NEAR協議由Erik Trautman、Alexander Skidanov和Illia Polosukhin共同創立。該項目於2017到2018年間初具規模,那時,Polosukhin和Skidanov開始研究機器學習和自動化程序領域,並致力於開發一個供開發人員輕鬆簡單地構建可大規模使用的dApp平臺。最終,他們於2020年4月推出了Near協議網絡,該網絡於2020年9月開始由社區運營。

與以太坊虛擬機(EVM)一樣,NEAR主要用於搭載dApp。與加密錢包地址不同,NEAR的主要特色之一是採用了可讀性較高的帳戶名稱,而不像加密錢包地址那樣是一串毫無意義的字符。此外,新用戶無需錢包即可使用智能合約。這些特點對開發人員和用戶來說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讓他們可以參與構建有史以來最有用且最具擴展性的智能合約平臺之一,也讓該平臺能夠在整個網絡輕鬆訪問。NEAR協議的開發團隊一再表示,他們希望通過構建一種特別高效的數據處理機制來解決可擴展性問題,該機制將能夠保證每秒非常高的交易處理數。

####區塊鏈生態中最有效的layer 1協議之一

第1層網絡(Layer 1)即底層區塊鏈。幣安智能鏈(BNB)、以太坊(ETH)、比特幣(BTC)和Solana都屬於第1層網絡協議。將它們稱之為第1層網絡是因為它們是各自生態系統中的主網絡,當第1層網絡需求增加導致可擴展性問題突出時,gas費和交易成本也會相應上漲。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得不依賴於所謂的“第2層網絡(layer 2)”。第2層本質上是一個二級框架,區塊鏈交易和流程可以獨立於第一層(主鏈)進行。

NEAR協議旨在直接通過其原始協議解決可擴展性問題,而不必依賴“外部的”第2層網絡。為保證信息的安全、交流與傳播,NEAR網絡實施了一種新的隨機方法,當2/3以上的節點作惡時,該方法可以保證網絡的不可預測性和公正性。

####NEAR協議的運作原理是什麼?Nightshade與分片

雖然其他區塊鏈已經採用基於第2層的解決方案來嘗試解決可擴展性問題,但Near決定構建一個具有不同架構的全新區塊鏈。

NEAR協議的核心技術是分片,稱為Nightshade。Nightshade將處理交易的工作分散到眾多驗證節點,一個驗證節點只需要處理網絡交易的一小部分。這樣一來,節點就能跨越多個分片並行處理和驗證交易,從而增加每秒交易量,進而從整體提高網絡的可擴展性。參與節點只負責維護區塊鏈上的一小部分,這樣維護網絡安全的責任就被分散開了,可以提高整個網絡的安全性。

為了在網絡各節點間達成共識,NEAR使用閾值權益證明(TPoS)這一選舉機制來選擇驗證者。TPoS類似於拍賣,有意競拍的賬戶可以提交一筆交易,表明想要質押的代幣數量,以獲得參與資格。接下來,每一輪(間隔約12小時)都會挑選一次驗證者,質押代幣越多,在共識過程中的影響力就更大,被選為驗證者的機率也就越高。

####NEAR協議的特色:Rainbow橋和Aurora

NEAR協議的一個重要特色無疑是Rainbow橋。Rainbow橋允許參與者輕鬆地在以太坊和NEAR之間來回傳輸任何以太坊代幣。當代幣從一條鏈轉移到另一條鏈時,原生代幣被智能合約銷燬,隨後以新代幣的形式傳輸到接收鏈。反向操作也是一樣的,通過燃燒接收鏈的代幣並將其傳輸給發送鏈。Rainbow橋的推出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開發人員可以享受比以太坊更快的傳輸速度且更低的費用。

NEAR協議的第2層解決方案Aurora使NEAR與以太坊生態系統兼容成為可能。Aurora旨在幫助開發人員在NEAR網絡上啟動他們的以太坊dApp。簡單來說,Aurora相當於NEAR協議的以太坊虛擬機(EVM),因為它是使用以太坊編碼技術構建的。開發人員可以在NEAR鏈輕鬆上手,無需重寫dApp或學習使用新的開發工具。Aurora能夠在2秒內確認交易,意味著基於NEAR協議的DeFi應用比基於以太坊等網絡的交易手續費要便宜數百倍。智能合約的計算費用必須使用NEAR代幣支付gas費。

###NEAR DA

NEAR DA 的核心在於 Nightshade 分片技術,它將網絡分割成多個分片,每個分片負責生成區塊的一小部分,即“chunk”,這些 chunks 隨後被聚合,形成完整的區塊,整個過程對用戶和開發者透明,大幅提高了效率。NEAR 的設計理念是確保網絡不會因數據過多而降低共識速度,同時保證用戶有足夠的時間查詢交易數據,這一點對於高交易量的 Rollup 方案尤為重要,不僅適用於遊戲網絡,也適用於需要可擴展數據存儲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其他領域。

隨著 NEAR 協議向無狀態驗證轉型,它將進一步降低硬件需求,支持更多分片,從而增強系統的去中心化程度,目前 NEAR 協議已經非常高效,單個分片每秒能處理 4MB 數據,現有分片為 4 個,未來通過擴展到 n 個分片,基於 NEAR 的 Rollup 方案和其他項目將不再需要競爭區塊空間,這與單片系統和其他區塊鏈的擴展限制形成鮮明對比。

NEAR DA 的成本效益也非常明顯,以 Arbitrum 為例,使用 NEAR DA 的 10 週數據存儲費用僅為 87.62 美元,而傳統方案則需超過 1600 萬美元,相比之下 Celestia 的數據存儲成本也遠高於 NEAR DA。

總結來說,NEAR 協議提供了一個高性價比、可擴展的數據可用性解決方案,它基於面向未來的技術架構,並通過與 Rollup 開發工具包/堆棧(如 Polygon CDK、Arbitrum Orbit Stack 及 AltLayer 等 Rollup 即服務(RaaS)提供商)的整合,不斷擴展其應用範圍。

###NEAR Chain Signatures

NEAR Protocol 推出了 Chain Signatures 功能,讓 NEAR 帳戶能夠在不同區塊鏈上籤署交易,這項創新技術實現了真正的跨鏈互操作性,使單一 NEAR 帳戶能夠控制和管理多鏈資產、帳戶和數據。

####運作機制

通過確定性派生路徑(derivation paths),NEAR 帳戶可以在目標鏈上衍生唯一地址,部署在 NEAR 上的多鏈智能合約負責向多方計算(MPC)服務請求籤名,MPC 服務將簽名拆分成多個部分,分發給多個節點,確保私鑰不會被單一節點獲取,最後 NEAR 帳戶將合併簽名部分,構建出有效的跨鏈交易。

這一機制不僅提高了安全性,還大大簡化了用戶體驗,NEAR 帳戶可以使用單一私鑰管理多鏈資產,無需創建多個錢包,NEAR 還提供了多鏈 Gas 中繼站合約,讓用戶可以使用 NEAR 代幣支付其他鏈的 Gas 費,進一步提升了跨鏈交易的便利性,這一創新有望推動 DeFi、資產管理等領域的進一步發展,為用戶和開發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NEAR Protocol Burrow v2

NEAR Protocol 推出了 Burrow v2 升級,這一升級旨在提升其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臺的性能和用戶體驗,新模型根據用戶的淨流動性(即存入資產減去借出資產的數量)來分配獎勵,旨在更有效地利用 Burrow 的資金庫,並將獎勵與實際使用情況相對齊。以下是 NEAR Burrow v2 升級的主要功能列表:

  1. 淨流動性挖礦模型:
  • 取代了之前的總存款挖礦模式。
  • 根據用戶的淨流動性(存入資產減去借出資產)來分配獎勵。
  1. 增強的價格預言機功能:
  • 採用 MakerDAO 啟發的白名單預言機。
  • 由多個獨立運營商管理,確保價格報告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1. 資金效率提升:
  • 更有效地利用 Burrow 的資金庫,優化資金使用。
  1. 透明和可預測的收益模式:
  • 提供用戶更透明的收益計算方式,降低不確定性。

這些改進不僅提升了整體的資金效率,還為用戶提供了更透明和可預測的收益模式,進一步鞏固了 Burrow 在 NEAR 生態系統中的地位,隨著這些升級,Burrow v2 預期將吸引更多的用戶和資產進入平臺,推動 NEAR Protocol 的持續發展。

###什麼是NEAR代幣?

NEAR是NEAR協議的原生代幣,是一種ERC-20代幣,最大供應量為10億。NEAR主要用於支付交易費用,作為在NEAR鏈上存儲數據的抵押品,同時用於獎勵質押者和驗證者在保護區塊鏈安全以及參與治理方面做出的努力。智能合約產生的交易費用中,一部分分配給開發人員,剩下的則被燒燬。這種機制提高了NEAR代幣的稀缺性,代幣供不應求,其價值也將逐漸增長。此外,Near基金會設立了一個財務部,每一輪挑選驗證者所得收益的10%將被存入財務部,用於支持協議和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但這一機制由於違背了去中心化原則而廣受爭議。

以下為 NEAR 代幣四大功能:

  • 網絡安全:通過質押 NEAR 代幣來維護網絡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 支付交易和數據存儲費用:用戶需要持有一定數量的 NEAR 來支付在 NEAR 網絡上的交易手續費和數據存儲費用,這個數量隨著用戶需要的存儲量而動態增加。
  • 交換媒介:NEAR 代幣可以在 NEAR 生態系統內用作交換媒介。
  • 記帳單位:NEAR 代幣是 NEAR 網絡上的基本記帳單位。

####代幣經濟學

NEAR 的代幣發行總量為 10 億枚,每個 NEAR 被細分為 10^24 個 yocto,是最小的記帳單位,代幣投資者的歸屬時間表在發佈後的前 2-3 年逐步解鎖。NEAR 的通貨膨脹模型設定了每年最高 5% 的通脹率上限用於獎勵,90% 的獎勵發放給驗證者,10% 發放給 NEAR 財庫,不過實際通脹率會因網絡活動而有所不同,有時甚至低於 5%。此外,NEAR 網絡會收取並消耗網絡費用,類似以太坊的 EIP-1559 機制,這進一步降低了實際通脹率,隨著網絡活動的增加,NEAR 的通脹率會下降,為質押者帶來更多實際收益,並吸引更多用戶和交易者參與,NEAR 的代幣經濟設計旨在通過獎勵質押者、消耗網絡費用、吸引開發者和用戶等方式,推動整個生態系統的可持續增長。

####NEAR協議生態系統

NEAR協議的dApp生態系統很完善,它與其他鏈可以實現輕鬆互操作,且使用起來簡單方便。以下是目前在NEAR上構建的一些最受歡迎的項目。

  • Ref Finance:一個由社區主導的多功能DeFi平臺,有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包含提供流動性、收益耕作(yield farming)、質押等多種功能。
  • Burrow:一個去中心化的、非託管的流動性池利率平臺,用戶可以借出自己的資產賺取利息,或借入資產以提供流動性,這跟著名的Aave協議的機制相似。
  • Mintbase:一個新手也能輕鬆創建NFT的全球化平臺,可以將收益和版稅收入分離開來,每筆銷售僅收取2.5%的手續費。

NEAR協議完美演示了效率和可擴展性的結合,網絡上的帳戶數量不斷增長,目前已超1600萬個。該項目已成功地從Circle、Alameda Research和FTX等風險資本家募資逾5億美元。這些資金應該足以幫助團隊繼續發展生態系統,並度過潛在的“加密寒冬”。NEAR協議的目標是“贏得”以太坊用戶,併為dApps開發人員以及那些想要一個用戶友好、可擴展且使用成本不高的協議的人提供參考。NEAR協議的未來是光明的。然而,由於加密行業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NEAR協議是否能在需求增長時依然堅挺,加密行業又能否成為一個主流行業被市場接受,還有很多因素需要考慮。無論如何,在進行任何投資之前,我們都需要做好足夠的研究。

###如何購買NEAR?

用戶可以通過Gate.io等加密貨幣交易所購買NEAR。

  1. 登錄Gate.io賬戶,將光標置於導航欄【交易】上,點擊【現貨交易】。
  2. 在【搜索】框中輸入“NEAR”,系統會顯示平臺支持的交易對。
  3. Gate.io支持多種訂單類型。以限價單為例,輸入買入價與買入量之後,點擊【買入 NEAR】即可。訂單匹配後,NEAR代幣將發放至您的現貨錢包。

此外,Gate.io還支持通過信用卡/借記卡或銀行轉賬的方式購買NEAR。

獲得NEAR代幣後,用戶可以選擇將其轉入非託管錢包或是繼續存放在Gate.io賬戶。若選擇後者,您還可以通過Gate.io提供的多種服務來獲取被動收入,例如質押和借貸。目前,NEAR代幣支持以上兩種方式獲取收入。

###參考

要了解NEAR協議的最新信息,您可以訪問:

###即刻交易

點擊查看NEAR價格,並選擇您最喜歡的交易對進行交易。

NEAR-7.06%
DAPP-6.02%
AURORA-0.6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